女人与扫帚(Woman and Broom)2
黎显慧
二、 “妇”原本与扫帚无关
“妇”(帚)字当如何解释?人们所熟悉的训诂,是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他将“帚”释为“粪,从又持巾,扫冂内”。粪是扫除的意思。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改“粪”为“所以粪”,即用来扫除的工具。基于此,《说文》、《玉篇》、《康熙字典》以及新编的《汉语大字典》等都将“帚”字归于巾部。“妇”从女持帚,“帚”从又持巾,似成千古定论,代代相沿。
许慎等有如上之训,也许是因为尔等没有看到甲骨文。但看到甲骨文的人也一样如是说。罗振玉在《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认为“
”象扫帚形状。日本的岛邦男也说,当劳动工具被视为人类学现实的符号时,便出现了另一个鉴别的可能性。例如:
字,即扫帚,是妇女在家里劳动的工具,便成了妇女(妻子)的符号。[2]


罗振玉等现代权威之论,恐怕是受了古代经典权威先入为主的影响。从解释学上讲,以上大同小异的说法都源于男权社会的同一种认知结构。正如泥尘(笔名)所指出:古文字学家们都生长在父系社会。在古文字研究上,避免不了也要打上父系社会中以男子为中心的烙印。[3]这种认知结构虽然有助于如实反映特定时代妇女地位的事实,但却妨碍了对“妇”字词源的判断。
帚(妇)在商代社会是一个不小的阶层,人数众多,地位显赫,她们的作为,对商王室有重大影响。凡称“妇”的,“在商代的地位相当崇高,并有实权……负责祭祀、农业、国防等等”[5]。据甲骨文记载,武丁的配偶之一“妇好”曾率军作战,主持祭祖典礼。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商代,“诸妇”参预祭祀与打仗这样的大事,说明当时的社会并无明显的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将妇“字”解释为从女持帚,做家务事,证据不足。
有学者认为,“妇”字是妇女拿着笤帚、毛巾,打扫祭祀的场地。反映了妇女在神灵祭祀中地位很重要。[6]从祭祀的角度解释“妇”字,与甲骨文的记载比较吻合。不过,这个解释还是将“帚”解释为扫帚、毛巾,“帚”是扫帚吗?
“妇”(帚)该作何解?让我们回到甲骨文中去,对“妇”字来一番再认识吧。
《国语·楚语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从字源看,觋是由巫派生出来的。这表明与鬼神沟通的专职工作,最初是由女人来担当的。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8]即通过舞蹈来呼唤神的降临。巫字由两个“
”交叉构成,清楚表明 “
”与祀神以及巫术有关。


“帝”是能呼风唤雨的至高神。“帝”还与“禘”通,为祭名。
在甲骨文中,“妇”和“帝”属形近字,“妇”字已经定形,而“帝”的异体很多。是否说明“妇”字比“帝”字古老?
二者的相似令人不得不思考“妇”与“帝”的关系,不得不由此去寻找上帝的指纹,从而解开包括女巫骑扫帚在内的众多人类文化之谜。
(2005-7-9)
附图:
,
[8]许慎:《说文解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