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Speak up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 from Pangu)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
Speak up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 from Pangu

黎显慧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是人们在讲述历史或神话时的习惯用语。
但所谓的“正史”并非从盘古开天地说起,而是从“人文始祖”黄帝说起。“正史”宣扬的是王权,盘古神话宣扬的是神权。神权不破,王权难立,中国的神话早在周代以“不语怪力乱神”为由给封杀了。
远古神话的传承靠的是口述,而非文本,盘古神话也是如此。灭史书中的神容易,灭民众心中的神难。盘古神话传承至今,有文本,有口述,当然文本也是根据口述来的。虽然口述有浮动文学之称,但传授人是经过挑选的,大都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且经过特殊训练,因此有些神话历经几千年仍不失原样。
邓迪斯说:民间传说研究的论据表明,口头传说极为稳定。神话与从同一文化中搜集到的故事在形式结构和细节方面颇为相似。[1]
在历史研究中,神话通常不被重视。孟世杰说:神话者故国民思想之反映,研究一国有史以前之事迹,则其国之神话不可忽也。[2]日本大林太良说:神话也是历史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的每个重要时期,都相应地产生与流传着反映各该时期世界观的种种神话。假如我们忽视了神话这一雄辩的证言,那么我们还能了解多少人类初期的精神史呢?而且,通过对各个神话母题的分布和传播途径的穷源溯流,我们还可以找到阐释特定民族及其文化的系统与结构的线索。[3]
据考证,盘古神话始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此书已佚。李《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这个神话中,“盘古并没有创造天地,只不过随天地之分离而生长” [4]
《五运历年纪》云: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惑,化为黎[5]这个记述中,盘古依然是后天地而生,不同之处在于宇宙万物却是由盘古的身体所化。
由于盘古神话是根据口述记载的,其内容以及神名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族群中会产生变异。
《后汉书·南蛮传》:盘瓠生蛮。《干宝搜神记》: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
有学者认为盘古来源于瑶族、畬族的神犬盘瓠。夏曾佑认为盘古是盘瓠的演化,吕思勉认为盘古是盘古,盘瓠是盘瓠,二者绝不容许混淆。袁珂先生偏于前说,认为盘瓠之演变为盘古,不仅音同而已,在作为人类始祖或世界开创者的意义上说来,也是相同的。[6]
卡西尔指出:在几大宗教中,以祖先崇拜为根源并似乎原封不动保持其原始特征的,首推中国的宗教。[7]创世神话是神话的精髓,创世神话中蕴含的祖先崇拜是东亚原始宗教的特质。
永福的瑶族将祖母叫“瓠”,[8]苗族奉盘瓠为始祖。“颇果”是黔东北、湘西苗族的祭祖仪式。“颇果”是苗语“pot ghot”的音译,“颇”为供奉祭祀,“果”为先祖,“颇果”即祭祖。苗民在树下祭女始祖,[9]在树林中祭祖是非常古老的宗教祭祀。
广西来宾市的壮族聚居区内,流传着“盘古兄妹”的神话,壮语称这兄妹为“盘勾” [pan kau][10]“颇果”的读音与“盘古”相近,“盘勾”的读音也与“盘古”相近。
    畲族称盘古为盘古兄妹、盘古爷、盘古奶。毛南族《创世歌》中,盘、古是第三代神。白族神话中,盘古盘生两兄弟……
南梁任昉《述异记》云: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姓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以盘古氏夫妇为祖意味着以阴阳为祖。以上几段有关盘古的记述都贯穿了气的思想。盘古是气,元气分阴(地)阳(天),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化生万物。气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虽然阴阳以及气的概念都是晚出的,但气有源可寻。《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阴阳二气由黑风、白风变化而来。

汉代盘古像砖[11]

这幅画来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始祖》一书,据解释:表现了盘古、伏羲、女娲三个形象,不管此说能否成立,其为始祖神像是没有疑问的。画中的巨人跨步而站,右脚略向前(表示尊右),两侧各有一人,人首蛇身,其尾部分别夹在巨人的左右腋中。汉代早已是男权社会,巨人应为男神。
国际上通常称跨步而站的人为蹲立人(Squatter Man)。在世界各地的岩画中,发现了许多蹲立人的符号,已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有的自然科学家也投入其中。岩画中的这些蹲立人符号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刻在岩石上的人,夏威夷普阿科[12]

这个蹲立人与汉代盘古像砖的构形相似。类似的构形也存在于民族文化中。

海南黎族的大母神,黎锦图案[13]

更为重要的是,类似的构形还存在于甲骨文中。

南方之神名

 ”是殷墟甲骨文中南方之神的名字,见于刘体智善斋所藏记有四方风名的大肩胛骨[14],大肩胛骨记载了东南西北四方的神名和风名。后来,殷墟出土了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的龟版(《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五),由此证明其不伪。[15]因此,记有四方神名和风名的甲骨文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可分为“八”与“”两个构件。“八”为风之数,《说文解字》:“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别为阴阳……万物乃形。”[16]八象气之分散,“气散而为风”[17]。也就是说“八”即“风”,即阴阳。
流传于广西东兰的壮族祀神古歌《洛甲》中说,在混沌时期就诞生了洛甲。蓝鸿恩收集的材料说,壮族开天辟地的第一代神是个女神,名叫姆六甲。……姆六甲是万物的母亲。她吹一口气,升到上面便成天空……她没有丈夫,但她赤身露体地爬到高山上,让风一吹,就可以怀孕,但孩子是从腋下生下来的。[18]
过伟说:黄勇刹生前向我介绍过,洛甲是一位非常高大的女人,迎风跨步而站。[19]
甲骨文仅用一个象形符“”,记载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创世神话:始祖母是一个巨人,她迎风跨步而站,受风而孕,人类从她的腋下诞生。
神话的产生远早于文字,较为原始的神话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方言的障碍。人们用不同的语言或不同的方式来表述同一对象,有时就会产生变异。不同时期的神话带有不同时期的色彩,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传播与变异使得创世神多样化、复杂化,这些自然也体现在“”字中,使它有了多种的解读。下面试析女娲、(姆)洛甲、盘古伏羲与“”。
瑶族盘古夫妇即伏羲兄妹。闻一多说:旧说伏羲、女娲风姓,而《图书集成》、《畲民调查记》及《狗皇歌》皆有姓盘之说。风从凡声,古作,盘从般,古作,亦从声,然则风盘亦一姓也。卜辞(风)或省鸟形,直作[20]般有螺旋 回旋,回绕,屈曲之意。
女娲之“娲” 从女咼聲(《说文》),“咼”不单是声旁,而应表义。字典中,“咼”被释为口歪斜貌,本义已失。美国汉学家E·舍弗尔,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女神问题的,他试图……解释女娲其名的语源。“咼”的独立的意义是“变弯曲”,“歪斜”。 [21]变弯曲与“盘,曲也“(《集韻》),含义相同。歪斜即不正,也是对风的模仿。
还可以从带有“咼”的汉字中去寻找“咼”的本意。涡,旋涡;水流回旋;蜗牛,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緺,象水流旋转盘结的发髻。由此可以推测,“咼”的本义是旋转。
螺旋形也是世界各地岩画中常见的符号,是先民对旋风的模仿。螺旋形是风神象征盘与娲都有旋风的含义不会是巧合,意味着其原型是风神。
《释名·释天》曰: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青徐言风蹙口开唇推气言之。叶德炯曰:横口合唇言之,此西域之重唇音法也。蹙口开唇推气言之为轻唇音。[22]依此而言,“风”似读bufu,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只有重唇音声母,因此“风”的古音应为bu。为“八”的一音之转。“”根据字形可释为“亦()”、“”、“shan)”。上下合起来则为bu-yibu-gabu-shan
传说女娲、伏羲为风姓,盘古也为风姓。女娲又名风娲,娲,从女,呙声,呙,古瓦切。娲为的一音之转,风娲与bu-ga音近。盘,薄官切(《唐韵》),音buan,为风之变音。《广雅·释诂一》:古,始也。古字是晚出之字,在甲骨文中尚未见。王力先生认为“姑”在上古当读ga。“姑”以“古”为声旁,“姑”、“古”应同音。盘古与bu-ga音近。“(姆)洛”在古越语中意为“母”,“甲”即“”,(姆)洛甲也与bu-ga音近。
闻一多说: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23] 盘瓠”与包羲(伏羲)字异而声义同。[24]徐旭生说,西南某些传说谓:这个男子叫做Bu-i,女子叫做Ku-ehBu-i就是伏羲的古音,Ku-eh同娲字的古音也相近。Bu的原义为祖先,i是“一”或“第一”的意思。Bu-i就是指最早的祖先。[25]据克拉克调查,雅雀苗的洪水故事说及兄名为“Bu-i[26]。“Bu-i”即南方之神“”最原始的读音,布依、布越(百越)的族名便来自于“”。
女娲、伏羲、盘古、(姆)洛甲皆同出而异名,为南方之神“”的变形。
过伟说:在原生的创世神话中,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是无配偶神的创世女神。壮族创世神话,由只有创世女神,到女神、男神并存,再到只有男神,反映了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变迁。[27]盘古的原型是无配偶的女神。
印第安人是在一万多年前到达美洲的,印第安人风崇拜的遗存(如对四方风的崇拜、风葬习俗、风崇拜的特殊语言、特殊符号以及腋下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他们离开东亚大陆之前,风崇拜便已产生
李福清说:中国古神话并不是一个封闭体系,它的许多形象在远古所赖以产生的神话观念,显然是东亚、中亚、东南亚、甚至南亚诸民族所共有的。[28]遗憾的是,中国神话研究领域中下述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到如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展:其一,同一神话观念何以在东亚、中亚、北亚以及美洲得以传播;其二,对某些神话形象和某些神话体系的类型比较研究。[29]
邓迪斯说:可以假定,一个神话的分布范围越广,这个神话就越古老。了解了一个神话的分布情况,就有可能对它的可能的传播路线进行推测。如果哪些民族是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的,我们就有理由假定这些民族带来了他们的神话。因此,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在亚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中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是不足为奇的。[30]
有些中外学者忽略了东亚神话与美洲神话的相似性,认为盘古神话是外来的。美国学者莫莱说:要注意到盘古创世神话在中西文化的互相交流之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间接影响,这一影响途径主要来自印度的佛教典籍,佛教典籍又来自更加古老的吠陀,而印度的吠陀又来自古代亚述的神话。……在古代亚述的神话中,“波”神在一片混之中产生了大海和诸神,然后死去,身体一分为二,化为天空与大地。[31]
李福清说:可以断定,盘古与女娲自古就存在于各族的神话体系之中。[32]
西亚神话中的化生观念以及“波”神的读音确实与盘古神话相近,但盘古神话与远古的盘(螺旋形)崇拜是一脉相承的。

螺旋形,宁夏岩画,宁夏岩画研究中心藏[33]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34]

人面彩陶旋纹壶,马家窑柳湾564号墓葬出土,约公元前3800-2000[35]

虎孕人卣(局部),青铜,商代晚期,日本泉屋古馆藏[36]

现代苗族佩饰[37]

宁夏岩画的年代不一,螺旋形符号的断代比较困难。根据美洲岩画中的螺旋形符号可以推测宁夏岩画中的螺旋形符号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盘古神话是风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这个重要特质不是所有的创世神话所具备的。巴比伦神话便不具备这一特质,而且年代偏晚。
风崇拜是远古时期在东亚兴起的原始宗教崇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东亚先民在追逐四方风神的同时,把风崇拜传遍世界。风崇拜是世界创世神话的主题,有许多神话是共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1] 〔美〕阿兰·邓迪斯:潜水涝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美〕阿兰·邓迪斯著: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
[2] 孟世杰:先秦文化史,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版,第19页。
[3]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神话学入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4]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5] 四库全书·史部·绎史卷。
[6] 袁珂《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页。
[7]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8] 侗族、何英德:瑶族渊源中原考,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
[9] 颇果祭典 政协铜仁市委员会编:铜仁文化旅游丛书 铜仁百俗,2015年版,第174页。
[10] 古亦忠、杨子:走进来宾读盘古,人民网·华南新闻,20031212日,第二版。
[11]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始祖(第一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12] Petroglyph man, Puako. Photograph Ron Dahlquist© 2018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or its affiliated companies.
[13] 林石金之旅: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服饰,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服饰 - 简书。
[14] 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版(图版六)。
[15] 同上书。(p23
[16] 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17]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8] 蓝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4-25页。
[19] 过伟:壮、侗、瑶族创世女神之比较研究。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编: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20]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21]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
[22](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天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23]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24]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25]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文物出版社, 1985年版,第237-238页。
[26] 转引自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27]  过伟:壮、侗、瑶族创世女神之比较研究,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编.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页。
[28]〔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29]〔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130页。
[30] 〔美〕阿兰·邓迪斯著《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31] 〔美〕苏拉米·莫莱著,方晋译:破译圣经,吉林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32]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33] 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岩画联展 - 南宁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
[34] 世界考古论坛揭晓十大田野考古,主题聚焦“水与古代文明”石家河遗址尤卡坦半岛马萨达_新浪科技_新浪网
[35]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第三部 铸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5
[36]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7] 美妙的苗族服饰,设计关注1108_搜狐时尚_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