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探寻玉玦中的密码(Exploring the password in the j ade Amulet)5



探寻玉玦中的密码
Exploring the password in the j ade Amulet5
黎显慧

本篇继续为“玉玦是礼器,以其不周(有缺)祭不周风神”的假说寻找支撑。
宗教祭祀的用玉称之为礼玉,礼玉早在兴隆洼、河姆渡、红山、良渚、石家河、凌家滩等文化中便出现了。谈起礼玉,一般少不了《周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远古时期崇拜角,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指向四角,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不周风神在西北,也就是北。“以玄璜礼北方”的记载似乎不支持以玦礼北方的观点。
《周礼》有关“六器”的说法,揭示了颜色与信仰的关系。虽然周代玉器的颜色没有以六色配天地四方的特征,但颜色是远古文明的重要元素。母系社会以黑色为尊,其他颜色的兴起与父系社会的建立以及王权的更替有关,通过颜色可以读历史。黄色是周代的特色,周人以黄帝为祖,以黄琮礼地,周王手持黄戉。《淮南子·天文训》:中央土也,其帝黄帝。透露出周人依然重地。但周王自命天子,“六器”将天列于首,表明天重于地。
尊天是商代晚期以来的文化现象。在殷墟甲骨文中,多处出现这样的符号:”, “” 被释为“下”, ” 被释为“上”。[1]陈梦家说,卜辞的“下上”到武乙以后改为“上下”。[2]夏渌认为,这种顺序的变换,反映了人们心目中“地”尊于“天”,变成了“天”尊于“地”,即“上帝”取代了“下帝”的地位。[3]
《淮南子·原道》: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广雅·释诂一》:根,始也。《广韵》:根,柢也。《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汉语“根本”一词表明,先民以根为本。尊“下”即尊“根”、尊“始”、尊“神”。卜辞“下上”的词序揭示,早商时代是尊“下”的。
据王国维考证,商王在上甲微之前以地支为名,至上甲微始以天干为名。[4]重地轻天的观念虽然在商代发生变化,但直到周初,这种变化并不明显,周人推出的黄帝便带有“土”的特征。
郭静云认为:“上”、“下”不能解释为上下二帝。“帝”只能是独一无二之崇高至上对象。[5]在远古时期,“帝”是“唯一”。“下上”的出现,表明一神(女神)崇拜转化为二神(女神、男神)崇拜,阴阳、上下、天地、乾坤、黑白、本末、雌雄、牝牡等二元概念是二神时代的产物。这些概念中除了上下、天地、乾坤被扭转,其他概念仍然具有母神崇拜的特征。


玉琮,良渚文化,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瑶山遗址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6]

良渚玉琮的四角刻有面目相同的神像,可见,玉琮是礼四方神的。四方神最初是一神四面,直到孔子时代依然有“黄帝四面”的说法,什么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后来才演绎出来的。通常认为玉琮外方内圆象征天圆地方(这种说法值得商榷),照此说来,玉琮是礼天地四方的,一器足矣,何以要六器。
1971年,在西安市北郊联志村距地面不足1米的战国晚期至秦代的祭祀坑内,共出土玉器85件之多,有所谓“六器”玉圭、玉璋、玉璧、玉琮、玉琥、玉璜,还有玉觽、玉人等。[7]通常认为:秦代遗址出土有完整的一套玉六器,对研究六器的形制有重要意义[8]。而刘云辉在陈述“六器”时用了“所谓”二字,表明他并不同意这一说法。
85(一说86)件玉器中找到6件可能是“六器”的器物,便称之为一套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秦代玉器为数不多,用出土的秦代玉器来证明周代“六器”的礼玉制度,恰恰说明大量周代玉器的出土无以证明“六器”是周代的礼玉制度。况且周代的礼器逐渐以青铜器为主,完备的礼玉制度是否存在值得怀疑。

玉琮,战国晚期至秦代,西安市北郊联志村出土[9]

这种器型有的称扁方形玉琮,有的称方形玉璧。表明璧与琮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白玉璧,红山文化,敖汉旗草帽山出土[10]

石璧,红山文化,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11号墓出土[11]

玉琮,龙山文化[12]

杨伯达说:璧为祭天用玉的说法,史前时期出土玉器资料尚不能证实,因而不能成立。[13]远古先民崇拜四方神,早期的璧是方的,象征四方,与琮的寓意相同。璧中间的孔是生风的,也许为了生风将璧加厚,由平面的璧发展为立体的琮,甚至多节琮。上图可以看出由璧到琮的演变轨迹。

龙山文化琮形器,长13.2,宽12.5,0.7,内径7.4
临沂罗庄户台遗址出土,临沂市博物馆藏[14]

玉璧,红山文化,宽8.3厘米、高8.2厘米,
约公元前4700年—前2900年,中国国家博物馆[15]

玉璧,直径11.53厘米,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第十六地点
2号墓出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16]

玉璧 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17]

由于风是呈弧形或螺旋形运行的,出于对风的模仿,于是方形璧的角变圆,最终演变成圆形璧。上面几幅图片是演变中的玉璧。
前面谈到,璧中间的孔是生风的。何以见得?

鸟纹璧形玉佩,西周早期,巴尔旧藏[18]



凤纹玉璧,西周,长4.4、宽4.3、厚0.3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凤纹玉璧,西周[19]

凤纹玉璧,西周[20]

鸟纹璧形玉佩,商周时期[21]

鸟纹玉璧,西周,陕西省宝鸡市出土[22]

玉器纹饰是先民表达宗教信仰的重要手段,上面几块玉璧的纹饰相似,描绘的是动态中的鸟。鸟通常被误读为太阳鸟,在甲骨文中,风与凤同形,表明鸟神即风神。古埃及的风神拍打双翼生风,玉璧上的鸟用鸟喙造风。夸张的鸟喙有似勾形器,在孔中勾风,鸟随风呈螺旋形旋转。形象地诠释了璧的寓意:生风。玉璧是用来祭祀风神或生风的。
在汉语中,圆、旋一音之转,不是天圆,是风圆(旋)。风神是会造风的,但西方乃至日本(包括我国古代)所描绘的风神却十分无能,还要扛着一个大风囊。

玉璇玑 山西省芮城清凉寺墓地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3]

玉璇玑,芦山峁遗址房屋墙体内出土,龙山文化晚期,距今约4500-4000[24]

玉璇玑 山东龙山文化晚期 台北故宫[25]

商代四棱黄玉璇玑,青岛市博物馆藏[26]

璇玑,殷墟玉器[27]

玉璇玑一对,新石器晚期[28]

璇玑是由璧发展而来的,也是用来表现旋风的。早期的玉璇玑也是方形的,表示四方风。由方变圆,也是为了表现风,上面一对玉璇玑非常形象。
六器中玉璋、玉圭出现较晚,带有商周时期的文化特色
琥即虎,以往古玉研究者对“六器”中的璧、琮、圭、璋、璜五器之形,皆较明确,唯玉琥形制并未完全清楚。[29]

玉虎,商,长5.3、宽1.4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商周考古出土了不少玉虎。虎被远古先民视为神兽,有的族群视之为创世神。《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虎为远古先民崇拜的风神。以虎礼西方,即礼风神。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周人崇拜的龙为何不在“六器”之列?按理说,礼东方的应该是龙而不是圭,难道“六器”之说产生时,龙尚稚嫩?以牛的面目出现的所谓的饕餮纹是商周玉器、青铜器的常见纹饰,似乎牛神还未退位。周人也是崇拜凤鸟的,特别是对大红公鸡的痴迷,周代出土的玉凤也不在少数。排在“六器”之首的是璧,大量西周玉璧上描绘的却是凤。“六器”以抽象的圭、璋取代具象的牛、凤,旨在为龙的腾飞作准备。
“六器”中排在最后的是玄璜。 玄为黑色,是远古文明的重要元素。黑是风之色,以黑色配北方,透露出北方(风)神是最为古老的神。这是“六器”之说保留的一点本色——文化底层中的尊北。尊北是前甲骨文时期重要的文化特征,甲骨文 “北、南、东、西” 的排序,将位于西北(不周)的乾卦放在周易之首,以及头向北或西北的丧葬习俗,都表明了这一点。
玉璜是玉器中最古老的形制之一,最早出现于河姆渡文化。
周南泉说:河姆渡几件玉璜多呈半珠、半环形,亦可能是玦, 这种现象说明早期玉璜可能是环、璧、玦、珠等圆器的残物,……早期玉璜即是废物利用,久而久之则成了人们喜好的佩玩, 并专门制作,且赋予它种种与自然现象有关的神秘意义。这就是玉璜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情况。也是玉璜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久盛不衰的原因。[30]
玉璜出于史前墓葬的时间要晚于玉玦。从迄今已知的玉璜资料来看,出现较早并广泛流布的地区是江淮。凌家滩和北阴阳营出土的玉璜数量最多。[31]杨伯达认为:璜也往往饰“神徽纹”、龙首纹或兽面纹,确为串饰的主件,也是巫事神时所佩之饰物。但与通常的串饰不同,也可列入玉神器类。……若从严分类,其璧、琮、钺为玉神器,而头、胸、腕等玉饰品仍可视为玉饰物。[32]
玉玦、玉璜皆是北阴阳营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杨伯达对北阴阳营墓中随葬物进行分析后说:玦重于璜,璜轻于玦。[33]可见,周南泉与杨伯达均未将玉璜归于礼器。刘云辉、陆建芳在著述中均将玉玦列为祭祀礼仪用器,而非装饰品。[34]
虽然远古时期璜不及玦,但它与玦有一个共性——不周(交)。当信仰发生变化,由崇拜不周(交)神演变为周(交)神时,玦的缺口被连上,便不成为玦了。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故宫博物院

三璜玉璧,东汉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35]

四璜玉璧,春秋至战国,民间藏品

而璜则不然,可分可合。以不周之璜礼不周风神与玦的寓意相同。

玦形璧[36]

上面这块玉玦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分与合,如果用符号来表示,就是“‒ ‒”和“”,易经中阴爻与阳爻来自于远古先民的思辨哲学。不破(分)不立,破(分)是为了立。
玉玦包含着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万物都是有始有终,有头有尾,有分有合,有缺有圆,相互转化,互为因果。这是宇宙的本来,也是生活的本来。所以圆美,残缺亦美;合美,分亦美。玉玦表达出古人对宇宙的理解和审美意识。
玉玦承石砄而来,砄形器的历史远不止八千年。其在玉器史乃至文明史上的地位是玉璜远远不及的。所以 “玉玦是礼器,以其不周(有缺)祭不周风神”不仅仅是假说。

                                                                                  (完)


[1] 甲骨文合集:809正、75027532849839896等。
[2]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579页。
[3] 夏渌:中华民族的根——释“帝”字的形义来源,武汉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
[4] 卫聚贤:古史研究(影印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58页。
[5] 郭静云著:天神与天地之道 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603页。
[6]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7] 刘云辉:春秋战国秦式玉器概览,上海文博论丛 200404期。
[8]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中国玉器,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165页。
[9] 王蔚华:玉圭与玉琮——秦代的祭祀玉器,收藏界,2013年第7期。
[10] 馆藏红山玉器介绍- 馆藏大系 - 雅昌艺术论坛。
[11] 馆藏红山文化玉器(二)_淡茶幽幽_新浪博客,新浪网。
[12] 财富管家: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文化展,搜狐_艺术,搜狐网。
[13] 杨伯达著:巫玉之光 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版,第103页。
[14] 齐鲁网。
[15]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16]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版权所有。
[17]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版权所有。
[18] 古生物:浅谈巴尔先生古玉藏品 (二) 商周(下),雅昌艺术论坛。
[19] 方其:品味西周玉器之凤鸟纹,收藏界,2012年,第5期。
[20] 丁哲:凤鸣岐山——浅论西周玉器的凤鸟纹。
[21] 古生物:浅谈巴尔先生古玉藏品 (二) 商周(下),玉器,雅昌艺术论坛。
[22] 先秦玉器精品展_大毛说玉_新浪博客。
[23]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版权所有。
[24] 陕西延安发现4500年前遗址,出土大量文物,中国新闻网。
[25] 古生物:浅谈巴尔先生古玉藏品 (二) 商周(上),玉器,雅昌艺术论坛。
[26] 青岛晚报电子报,2013.05.19
[27] 殷墟玉器——古老帝国的珍贵遗存(一)_大毛说玉_新浪博客。
[28] 古生物:回顾欧德赞男爵及夫人的玉器旧藏 (一) 新石器时代,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
[29]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中国文物大辞典(上),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8年版, 28页。
[30] 周南泉:玉璜综论-古玉研究之六,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03期。
[31] 杨伯达:中国史前玉器史,紫禁城出版社,2016年版, 357页。
[32] 杨伯达:巫玉之光 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年版,第104页。
[33] 杨伯达:中国史前玉器史,紫禁城出版社,2016年版, 362页。
[34] 杨伯达主编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 286页。陆建芳主编:中国玉器通史 战国卷,海天出版社,2014年版,第65页。
[35] 玉器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36] 薛国故城——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墓地出土玉器(二)_大毛说玉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