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6日

木华黎的黎姓后裔 Descendants of Mu Huali's Li surname

 

木华黎的黎姓后裔

Descendants of Mu Huali's Li surname

黎显慧

 

木华黎出自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以东的札剌亦儿部落。那时,蒙古人只分部落,一般不讲姓氏。蒙古人的姓氏多来自祖先的名号,也有的来自部落的名称等等。比如扎剌亦儿氏便来自扎剌亦儿部。



木华黎(1170-1223年)雕像,蒙古乌兰巴托苏赫巴塔尔广场[1]

 

随着元朝的建立,木华黎的后裔有不少定居在南方。元朝时期,通用的是蒙古文,木华黎的蒙古语为:ᠮᠣᠬᠣᠯᠢMukhaliMouqali),汉文的转写不一,有木合里、穆卡利、摩和赉等。木华黎的汉文转写最早出现于明朝初年(1369-1370年)纂修的《元史》中。

 “黎姓”后裔用的是木华黎的“黎”, 也就是说“黎姓”应出现于明代以后。类似的情况还有“乃姓”、“拜姓”与“出姓”, 乃姓” 用的是木华黎第三世孙乃燕的“乃”,“拜姓”用的是木华黎六世孙拜住的“拜”,“出姓”用的是木华黎八世孙纳哈出的“出”,都是依《元史》的汉文转写而取。而“李姓”则是依音而取,用的是Mukhali的“li”音。

元末,韩山童利用白莲教以红巾为号图谋起兵,1351年(至正十一年)事情泄露,刘福通等人急速进入颍州,起兵造反。太平已久,州郡皆无防备。红巾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黄河以南、江、淮之间一度失守。南方红巾军在徐寿辉、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带领下分别在湖北、江浙一带起兵,攻占长江沿岸大片地区,包括福建(福建当时属江浙行省)。

与西征的蒙古人不同,元朝的统治者信佛,推行文治。元朝兴国后很重视汉学,木华黎后人中有几位研究汉学的文官。明太祖朱元璋对蒙古人比较宽容,明初,刚立国就修《元史》,“征元故臣”,“元之宗戚,咸俾保全”[2]朱元璋克太平纳哈出被执,因其为名臣木华黎之后,待之厚。知其不忘元,资遣北归。[3]

南方蒙古人被迫迁徙、隐居应发生在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动乱时期,或明成祖朱棣在位(1403-1424)的永乐年间,而非明初。

祖上口耳相传,元末逃难到景陵(天门)的是两弟兄,但未传从哪里逃来。依据交通状况分析,应是从上述红巾军占领的区域逃出的。

 “黎姓”后裔同为一宗,散居在湖北的天门皂市、京山永漋河一带。



黎姓后裔世居天门皂市胡家场上黎家湾、中黎家湾、下黎家湾

 

天门、京山位于洞庭湖的北部,在长江以北。那时天门一带河流湖泊密布,先祖应是由东坐船辗转到这里的,一部分族人则继续西行到京山,散居各地。

 




摘自黎际明(世彦)撰写的天门义水黎氏家谱

 

先祖云:各姓命名用字派,古之所无。后世用之比之昭穆,以免族大人繁。《礼记·祭统》:“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黎姓”后裔有四言体的字派:民之光维,启自元代,平章世系,祖本木华。字派道明祖先是木华黎。

祖父黎际明(世彦,又名黎静岑所撰的天门义水黎氏家谱是从我们这一分支写起的,依次为:七世祖黎启亨、八世祖黎自发(次子)、九世祖黎元德、十世祖黎代宗(长子)、十一世祖黎平贵(次子)、十二世祖黎章清(次子)、祖父黎际明(世彦)(1880年~1956)。据推算,二世祖生活在清初。

根据字派使用情况推算,这个字派是在清初拟定的,也只有在清朝,“黎姓”蒙古人才敢言自己是木华黎之后。

这个字派到了晚清就不够用了,京山族人较早续订了字派:“鸿德平章显,家声奕世昌。九州思惠泽,四海庆淳良。端本惟从善,敦宗可兆祥。守先知有待,富贵定天长”。新字派将旧字派的四言体改为五言体,并在“平章”前加了“鸿德”二字。

皂市黎姓是三世祖开始用旧字派的,京山族人续订字派时,世居天门皂市胡家场黎家湾的族人已到章”字辈,“鸿德”二字一加,等于矮了两辈。皂市族人有两派意见,一派为避免与京山族人分歧大,只是略作修改,去掉“鸿德”二字。另一派仍主张沿用四言体,将尚未使用的“祖本木华”四字换为十二字,新字派为:民之光维,启自元代,平章世系,显耀身荣,建国元辅,开府燕京。

在明朝,“黎姓”后裔是隐居的,不敢暴露身份,始修族谱应在清代。吾祖父曾云:吾因幼伤孤苦,旧谱散失。尝询诸族人,云,年久失修,所存者鲜。难知旧谱犹有存焉。即或有存,吾身犹能亲见否?谱或有存,吾子孙犹肯留意及此否?而时变世移,家族制度,谱系绵延,犹能如前此之注重否,均在未定之天。

黎姓字派中的“平章世系”一句,说的是世代任平章官职

元朝的官职多依事而立,而且变动较大。平章是平章政事的简称,位次于丞相,二者都是一品。木华黎后代多袭国王,但国王是虚职,丞相、平章政事为实职。史书中木华黎后裔任丞相(中央或地方)的记载较多,而平章政事的并不多。由于《元史》编撰仓促,难免有讹误、疏漏和语焉不详。要弄清“黎姓”后裔出自哪一支,比较困难。

一世、二世比较清晰。

一世:木华黎(公元11701223),孔温窟哇第三子,辅佐铁木真统一蒙古诸部。1206年(太祖元年)首命木华黎、博尔术为左右万户。1217年(太祖十二年)以木华黎为太师,封国王。1220年(太祖十五年)承制授实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4]1223年(太祖十八年)太师国王木华黎薨,年五十四岁。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诏封,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正一品),鲁国王,谥忠武。子孛鲁。[5]

二世:孛鲁(11971228),嗣国王。沈毅魁杰,宽厚爱人,通诸国语,善骑射,佐太祖征西域金国残部,三十二岁死于军中。元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正一品),鲁国王。

三世开始就很复杂了。孛鲁有子七人:长子为塔思,次子速浑察,三子霸都鲁,四子伯亦难,五子次野蔑干,六子野不干,幼子阿里乞失按《新元史》的说法,霸都鲁为塔思的次子。本文采取这一说法。

长子塔思、三子伯亦难,四子次野蔑干,五子野不干的后人均无世平章政事的记载,子阿里乞失的后人仅乃蛮台曾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和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次子速浑察的后人有几位任平章政事的,因此暂以速浑察为三世。

三世:速浑察(1213?~1249- 1259),孛鲁次子,塔思之弟。性严厉,赏罚明信,人莫敢犯。曾随太宗窝阔台出征。1239塔思薨,速浑察袭爵。威容凛然,倜傥有奇气,所部军士纪纲整肃。太宗曰:“真木华黎家兒也。”寻薨。1316年(延祐三年),赠宣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为东平郡王,谥忠宣。

速浑察有子四人:长子忽林池,次子乃燕;三子相威;幼子撒蛮。[6]

其中次子乃燕、幼子撒蛮的后人有任职平章政事的。

乃燕的孙子别里哥帖木儿去世后获赠河南行省中书平章政事,重孙朵尔直班曾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中书平章政事和湖广行省平章。

撒蛮的儿子脱脱、孙子朵儿只都曾在江浙行省做官,一个是平章政事,一个是左丞相,都是从一品。

史书中,木华黎的后代没有世任平章政事的,是后人弄错了,还是史书记载不全?

乃燕的重孙朵尔直班1353年(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任湖广行省的平章政事,1354年(至正十四年)卒于黄州。撒蛮的孙子朵儿只任江浙行省左丞相,于公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在扬州去世。他们均在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动乱时期去世。“黎姓”后裔是从江浙还是黄州西迁?或许是一个难解的谜。

 



[1] From wikimedia.

[2] 明史·明史·太祖纪二。

[3]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列传第十七。

[4] 元史·本纪·第一。

[5] 元史·列传·卷六。

[6] 元史·列传·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