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3日

红山玉器中的风崇拜(Wind worship in Hongshan jade) 8


红山玉器中的风崇拜 
(Wind worship in Hongshan jade)8

八、能生风的玉玦

黎显慧

玉玦是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东亚远古玉文化的典型器物。

已知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
距今约8000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

玉玦为何器物?比较权威的说法是:“玦以耳饰为主”。[2]
据邓聪介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柴田常惠依据大阪府藤井市的国府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首先将玦认定为耳饰。[3]这一说法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
耳饰的说法不够严谨。玉玦包括环形玦、管形玦和异形玦。其中一部分是可以作为耳饰的,玦形耳饰至今仍在一些地区流行。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玉玦的玦口是因佩戴而生,管形玦和异形玦的玦口大多不能佩戴。
管状玉玦,兴隆洼文化,高4厘米,外径3.8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4] 

这件管状玉玦的玦口高达4厘米,显然不能佩戴。

兽形玉玦,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5]

这件玉玦也不能佩戴。将好端端的玉器弄个缺,究竟为了什么?
红山文化时期尚处于信仰时代,玉器是信仰的产物。勾形器、筒形器、腋下有洞的神人等都具有风崇拜的特征。可以推测,玉玦也如此。
很多迹象表明,远古时期东亚先民为追逐四方风神到过大陆的四极。古埃及以及努比亚的文物中也有玦形器。

玦,努比亚,公元前2440-1550,现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6]

古埃及新王朝时期(公元前1550-1070)的玛瑙玉髓玦,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7]

玦,彩陶,埃及18王朝,约公元前1550-1295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8]

汉字是特殊的史书。“缺”字是怎么来的?看看古埃及的陶玦便知道了,“玦”由“缺”而来,缺是宗教的经典。

法老塞提一世手持安赫的雕像,石灰石,第12王朝,埃及卢克索博物馆藏[9]

安赫(ankh)是“生命”的象征,古埃及早王朝时期便开始流行。后来也出现在象形文字符号中,“”(安赫),用以表示“生命”。
安赫似十字形,只是顶部呈圆形环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这个符号的起源尚不清楚。安赫对古埃及学者来说,其形象有何含意仍是个谜。[10]

安赫形木制镜盒,图坦卡蒙的随葬品,埃及博物馆藏[11]

这个镜盒为释读安赫提供了帮助,

安赫形木制镜盒的局部图

十字架好理解,含义为相交。安赫难解的只是这个环。而木制镜盒上的安赫以图片的方式对环作了解释。最下端是纸草,代表花。先民认为花生万物,崇拜花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的新潮。花产生了金龟子和蛇。上面的三个圆球是什么?长期以来太阳崇拜论将其解读为太阳,难道有三个太阳?

荷鲁斯神手持安赫为国王拉美西斯二世复活,彩绘石灰石。
19王朝(约公元前1275年)。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12]

“开口仪式”是古埃及为死者复活的仪式。上图中,荷鲁斯神手持安赫,将环形对着拉美西斯二世的鼻子,可以推测,是为死者注入新鲜空气。
回头再看木制镜盒局部图上的三个圆球。中间的圆球是金龟子煽动双翅产生气团(古埃及有双翅生风的古老观念)。两条蛇相背,“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13]旁边两个圆球是蛇相背产生的气团,可见,圆环是制造和储存空气的。

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四号墓葬[14]

“兽形玦”出土时往往放在逝者的心胸处。[15]这与法老塞提一世将安赫放在胸口相似。表明古人知道心脏与生命密切相关。四号墓葬中两件兽形玉玦并排倒置于胸骨上,背靠背,吻部向外。
“夬”的本意既是“缺”,也是“别”。《易传》:夬,决也。《说文解字》:夬,分决也,庐江有决水,出于大别山。“夬”与“决”相通。决,断也。决,别也。[16]玉玦的玦口具有“别”的含义,诀别、以玦示断交所表明的正是“别”。
相背即相离,成语“背井离乡”的“背”就是“离”。“背” 的古字为“北”,甲骨文的“北”字书为“”。《说文》:北,乖也,二人向背。古汉语“北”、“背”二字相通。《三国志·虞翻传》注,北,古别字。“北”之音由“背”或“别”而来。
《玉篇》:别,散也。《易•系辞》:风以散之。可见“别”生风,风生万物。
两两相背而生风,供给死者复活的空气。玦对着腋下,可能起者调节风向的作用。祈盼两腋生风,以便复活。倒置则是将风向上引,也是让人复合。
这与丧葬中,在墓主的脚下摆放器皿或玉璧的意图有点类似。汉字“器”在金文中书为“[17],中间为犬,犬的含义可以从“飙”字得知。
“飙”,从风,与猋相通。《玉篇》:暴风也。《尔雅·释天》:扶摇谓之猋。《集韵》:猋,纰招切,音漂。回风也。回风即旋风。《物理小识》卷二云:风伯象犬。卜辞祭风的牺牲主要是犬。以器皿祭风神,祈盼脚下生风,由死返生。

兽形玉玦,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8]

上面这件玉玦也是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第四号墓葬出土的,这一件没有完全断开,是怎么回事?
玉玦不单是远古先民生风的法器,还是祭祀风神的礼器。玦,如环而有缺(《广韵》),其中间的圆象征风团,玦口为风的出口。有缺即不周(交),先民最敬畏的是不周风。随着先民对“周”、“交”的向往,玉玦的缺被连上。但又惧怕风神动怒,于是似断还连。后来干脆全部连上,只是刻一道痕,失去了玉玦的本意,魅力不在是玉玦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
安赫的构形表现的是“交”,是远古的玦形器演变的产物。
为什么玉玦多出现在头部两侧?在头部周围的还有珠链、管链、兽牙链、筒形器、玉凤等,这些器物是先民用来听风、祈盼风神保佑;生风,为死者提供复活的新鲜空气的。万物生长靠的是风,如果没有风(气),人就会死去。这就是风崇拜在世界流行的根本原因。玉玦成为耳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1]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2] 中国国家博物馆解说词
[3] 邓聪:东亚玦饰四题,文物,2000年第2期。
[4] 带你走进中国十大传世玉器_搜狐文化_搜狐网。
[5] 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精图,枫桥夜泊_新浪博客,新浪网。
[6] 古生物:浅谈古玉玦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雅昌艺术网。
[7] Earrrings 11_Egyptian, New Kingdom, 15501070 B.C.古生物:浅谈古玉玦 - 玉器 - 雅昌艺术论坛,雅昌艺术网。
[8] Penannular Earring, Faience,Dynasty 18,ca 15501295 BC,Probably from Northern Upper Egypt, Deir el-Ballas, Faience,© 20002016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All rights reserved.
[9] An Osiris Pillar of Senusret I from the 12th Dynasty. limestone, It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the Luxor Museum.By Jon Bodsworth.From Wikipedia.
[10] 维基百科。
[11] ankh,Tutanchamun das goldene Jenseits  Grabschätze aus dem Tal der Könige, München  Hirmer, ©2004;P309.
[12] The god Horus offers life to the king, Ramesses II.Painted limestone. Circa 1275 BC. 19th dynasty. From the small temple built by Ramses II in Abydos. Louvre museum, Paris, France.By TangopasoFrom Wikipedia.
[13] 淮南子·精神训。
[1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中国东北史前玉器文明的回顾与探索(一),大毛说玉_新浪博客,新浪网。
[15] 柴晨鸣:古代玉玦的用途和形制举要,20160112日,中国文物报。
[16] 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35页。
[17] 燮簋铭文 西周早期,王平 朱葆华 刘中富 吴建伟 臧克和等编:常用汉字字源手册,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第142页。
[18]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2018年12月9日

一部有关埃及金字塔造假的纪录片(A documentary about the forgery of the Egyptian pyramid)


一部有关埃及金字塔造假的纪录片
A documentary about the forgery of the Egyptian pyramid

黎显慧

最近一部有关埃及金字塔造假的纪录片被国内热炒。为了争取点击量,有的加了骇人听闻的标题:“史上最大造假案曝光”,有的还在标题前面加有“刚刚”二字。
我一直对古埃及文明有浓厚的兴趣,看了不少资料,但却不知有这部电影。今年年初在埃及金字塔,也没有听到开罗大学毕业的导游或同团的人提到。倒是这几天,先后有好几位朋友发视频给我看,于是做了一下功课。
这部系列记录片名为“历史:科学还是虚构(История: Наука или вымысел)”?是2008-2009年由俄罗斯电影公司推出的,共24集。热炒的这部为系列片中的第4集,少说也有78年的历史了,而不是“刚刚”。不过炒作的效果确实不错,有的网站点击率相当高。
电影反映的是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数学家阿纳托利·福门科(АнатолийТимофеевич Фоменко)和合作者数学家格莱布· 诺索夫斯基(Глеб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осовский)有关新年代学的理论。
新年代学利用埃及占星图等资料,推算出埃及金字塔的真实年代仅仅只有几百年。阿纳托利·福门科还出版了一套7册的专著阐述他的新历史年表。
不过,无论是电影还是专著,大家褒贬不一。大多数俄罗斯科学家认为新年代学是伪科学。[1]
哔哩哔哩网称之为:侮辱智商系列。
黑橘xx在网上留言说:
我觉得洋大爷真流弊,几百年前这生产力,这造假力量,这都能造出一个帝王谷,一堆金字塔,这生产速度快赶上现代了吧……
Happlefat留言说:一个智障视频引来群傻狂舞。[2]
24集科普纪录片是俄文的,有中文字幕的仅有几集。如果中文字幕的翻译准确,那么,看了第24集(最后一集),就大致知道新年表作者的意图。企图重建反映俄罗斯真实历史的新年表。但谬误太多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产物。
俄罗斯科学院有一个汇编叫“捍卫科学”, 发表俄罗斯科学院防止伪造科学研究委员会的公报,每年出版两次。旨在监测伪科学,防止伪科学现代扩张。揭示各种伪科学方向,包括那些已经渗透到医学,教育和商业领域的方向。当然,该系列包含有关将科学推向未知世界的成功文章。
 “捍卫科学”的第1号公报(首期,2006年)指出:不管怎样,这些假科学家都会受到报纸,杂志和电视上的欢迎。后者在传播这些“科学家”的“成就”方面特别活跃,同时证明了他们的编辑和主持人的明显文盲。
伪科学的一些成果是真诚妄想的结果;有些是人们努力从国家预算中获取资金而努力的结果。伪科学的宣传对国家是危险的,对社会是有害的。
其中提到,福门科首先也是商业利益,他的耸人听闻的书籍与大版本中有所不同。
在“捍卫科学”的第2号公报(2007年)中,载有反伪科学的文章。
埃夫雷莫夫的“日历,年表和伪科学”一文指出:福门科的年表是基于天文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可靠。
似乎年代史和历史的妄想版本没有过去15年来虚假物理和假药对我国造成的危害大,但是它们削弱或剥夺了对其国家和世界过去的理解的人的思想,它们破坏了对科学的信心。同时他谈到,福门科的年表可能不是故意欺诈。[3]
福门科的研究有积极的一面,他勇于向正统的史学界挑战,历史研究确实需要科学家介入与担当。正统的历史年表确实有假,文明显然不是从男权时代开始的。远古文明的演进是极其缓慢的,被阉割的历史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随着各相关研究的进展迟早可以修复,克服局限性的新年表终将取代所谓正统的历史年表。



[1] 维基百科:阿纳托利福门科。
[2]【中文字幕】【侮辱智商系列】这才是古代埃及的真相!(上)(《福缅科:历史发明家》第4集)_哔哩哔哩-bilibili
[3] Бюллетень «В защиту науки» Комиссия по борьбе с лженаукой и фальсификацией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2018年10月27日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Speak up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 from Pangu)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
Speak up Created  Heaven and earth from Pangu

黎显慧

从盘古开天地说起,是人们在讲述历史或神话时的习惯用语。
但所谓的“正史”并非从盘古开天地说起,而是从“人文始祖”黄帝说起。“正史”宣扬的是王权,盘古神话宣扬的是神权。神权不破,王权难立,中国的神话早在周代以“不语怪力乱神”为由给封杀了。
远古神话的传承靠的是口述,而非文本,盘古神话也是如此。灭史书中的神容易,灭民众心中的神难。盘古神话传承至今,有文本,有口述,当然文本也是根据口述来的。虽然口述有浮动文学之称,但传授人是经过挑选的,大都有虔诚的宗教信仰,而且经过特殊训练,因此有些神话历经几千年仍不失原样。
邓迪斯说:民间传说研究的论据表明,口头传说极为稳定。神话与从同一文化中搜集到的故事在形式结构和细节方面颇为相似。[1]
在历史研究中,神话通常不被重视。孟世杰说:神话者故国民思想之反映,研究一国有史以前之事迹,则其国之神话不可忽也。[2]日本大林太良说:神话也是历史的产物。在漫长的人类文化史的每个重要时期,都相应地产生与流传着反映各该时期世界观的种种神话。假如我们忽视了神话这一雄辩的证言,那么我们还能了解多少人类初期的精神史呢?而且,通过对各个神话母题的分布和传播途径的穷源溯流,我们还可以找到阐释特定民族及其文化的系统与结构的线索。[3]
据考证,盘古神话始见于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此书已佚。李《太平御览》引《三五历纪》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这个神话中,“盘古并没有创造天地,只不过随天地之分离而生长” [4]
《五运历年纪》云: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惑,化为黎[5]这个记述中,盘古依然是后天地而生,不同之处在于宇宙万物却是由盘古的身体所化。
由于盘古神话是根据口述记载的,其内容以及神名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族群中会产生变异。
《后汉书·南蛮传》:盘瓠生蛮。《干宝搜神记》:高辛帝有犬,其文五色,名盘瓠。
有学者认为盘古来源于瑶族、畬族的神犬盘瓠。夏曾佑认为盘古是盘瓠的演化,吕思勉认为盘古是盘古,盘瓠是盘瓠,二者绝不容许混淆。袁珂先生偏于前说,认为盘瓠之演变为盘古,不仅音同而已,在作为人类始祖或世界开创者的意义上说来,也是相同的。[6]
卡西尔指出:在几大宗教中,以祖先崇拜为根源并似乎原封不动保持其原始特征的,首推中国的宗教。[7]创世神话是神话的精髓,创世神话中蕴含的祖先崇拜是东亚原始宗教的特质。
永福的瑶族将祖母叫“瓠”,[8]苗族奉盘瓠为始祖。“颇果”是黔东北、湘西苗族的祭祖仪式。“颇果”是苗语“pot ghot”的音译,“颇”为供奉祭祀,“果”为先祖,“颇果”即祭祖。苗民在树下祭女始祖,[9]在树林中祭祖是非常古老的宗教祭祀。
广西来宾市的壮族聚居区内,流传着“盘古兄妹”的神话,壮语称这兄妹为“盘勾” [pan kau][10]“颇果”的读音与“盘古”相近,“盘勾”的读音也与“盘古”相近。
    畲族称盘古为盘古兄妹、盘古爷、盘古奶。毛南族《创世歌》中,盘、古是第三代神。白族神话中,盘古盘生两兄弟……
南梁任昉《述异记》云:盘古氏夫妇,阴阳之始也,天地万物之祖也。今南海中盘古国人,皆以盘古为姓。
姓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以盘古氏夫妇为祖意味着以阴阳为祖。以上几段有关盘古的记述都贯穿了气的思想。盘古是气,元气分阴(地)阳(天),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化生万物。气是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虽然阴阳以及气的概念都是晚出的,但气有源可寻。《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阴阳二气由黑风、白风变化而来。

汉代盘古像砖[11]

这幅画来自《中华古文明大图集·始祖》一书,据解释:表现了盘古、伏羲、女娲三个形象,不管此说能否成立,其为始祖神像是没有疑问的。画中的巨人跨步而站,右脚略向前(表示尊右),两侧各有一人,人首蛇身,其尾部分别夹在巨人的左右腋中。汉代早已是男权社会,巨人应为男神。
国际上通常称跨步而站的人为蹲立人(Squatter Man)。在世界各地的岩画中,发现了许多蹲立人的符号,已引起一些研究者的关注,有的自然科学家也投入其中。岩画中的这些蹲立人符号有着明显的亲缘关系。

刻在岩石上的人,夏威夷普阿科[12]

这个蹲立人与汉代盘古像砖的构形相似。类似的构形也存在于民族文化中。

海南黎族的大母神,黎锦图案[13]

更为重要的是,类似的构形还存在于甲骨文中。

南方之神名

 ”是殷墟甲骨文中南方之神的名字,见于刘体智善斋所藏记有四方风名的大肩胛骨[14],大肩胛骨记载了东南西北四方的神名和风名。后来,殷墟出土了有四方神名和四方风名的龟版(《甲骨文合集》一四二九五),由此证明其不伪。[15]因此,记有四方神名和风名的甲骨文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可分为“八”与“”两个构件。“八”为风之数,《说文解字》:“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别为阴阳……万物乃形。”[16]八象气之分散,“气散而为风”[17]。也就是说“八”即“风”,即阴阳。
流传于广西东兰的壮族祀神古歌《洛甲》中说,在混沌时期就诞生了洛甲。蓝鸿恩收集的材料说,壮族开天辟地的第一代神是个女神,名叫姆六甲。……姆六甲是万物的母亲。她吹一口气,升到上面便成天空……她没有丈夫,但她赤身露体地爬到高山上,让风一吹,就可以怀孕,但孩子是从腋下生下来的。[18]
过伟说:黄勇刹生前向我介绍过,洛甲是一位非常高大的女人,迎风跨步而站。[19]
甲骨文仅用一个象形符“”,记载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创世神话:始祖母是一个巨人,她迎风跨步而站,受风而孕,人类从她的腋下诞生。
神话的产生远早于文字,较为原始的神话在其传播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方言的障碍。人们用不同的语言或不同的方式来表述同一对象,有时就会产生变异。不同时期的神话带有不同时期的色彩,不同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解读方式。传播与变异使得创世神多样化、复杂化,这些自然也体现在“”字中,使它有了多种的解读。下面试析女娲、(姆)洛甲、盘古伏羲与“”。
瑶族盘古夫妇即伏羲兄妹。闻一多说:旧说伏羲、女娲风姓,而《图书集成》、《畲民调查记》及《狗皇歌》皆有姓盘之说。风从凡声,古作,盘从般,古作,亦从声,然则风盘亦一姓也。卜辞(风)或省鸟形,直作[20]般有螺旋 回旋,回绕,屈曲之意。
女娲之“娲” 从女咼聲(《说文》),“咼”不单是声旁,而应表义。字典中,“咼”被释为口歪斜貌,本义已失。美国汉学家E·舍弗尔,是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女神问题的,他试图……解释女娲其名的语源。“咼”的独立的意义是“变弯曲”,“歪斜”。 [21]变弯曲与“盘,曲也“(《集韻》),含义相同。歪斜即不正,也是对风的模仿。
还可以从带有“咼”的汉字中去寻找“咼”的本意。涡,旋涡;水流回旋;蜗牛,有螺旋形扁圆的硬壳;緺,象水流旋转盘结的发髻。由此可以推测,“咼”的本义是旋转。
螺旋形也是世界各地岩画中常见的符号,是先民对旋风的模仿。螺旋形是风神象征盘与娲都有旋风的含义不会是巧合,意味着其原型是风神。
《释名·释天》曰: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青徐言风蹙口开唇推气言之。叶德炯曰:横口合唇言之,此西域之重唇音法也。蹙口开唇推气言之为轻唇音。[22]依此而言,“风”似读bufu,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只有重唇音声母,因此“风”的古音应为bu。为“八”的一音之转。“”根据字形可释为“亦()”、“”、“shan)”。上下合起来则为bu-yibu-gabu-shan
传说女娲、伏羲为风姓,盘古也为风姓。女娲又名风娲,娲,从女,呙声,呙,古瓦切。娲为的一音之转,风娲与bu-ga音近。盘,薄官切(《唐韵》),音buan,为风之变音。《广雅·释诂一》:古,始也。古字是晚出之字,在甲骨文中尚未见。王力先生认为“姑”在上古当读ga。“姑”以“古”为声旁,“姑”、“古”应同音。盘古与bu-ga音近。“(姆)洛”在古越语中意为“母”,“甲”即“”,(姆)洛甲也与bu-ga音近。
闻一多说: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23] 盘瓠”与包羲(伏羲)字异而声义同。[24]徐旭生说,西南某些传说谓:这个男子叫做Bu-i,女子叫做Ku-ehBu-i就是伏羲的古音,Ku-eh同娲字的古音也相近。Bu的原义为祖先,i是“一”或“第一”的意思。Bu-i就是指最早的祖先。[25]据克拉克调查,雅雀苗的洪水故事说及兄名为“Bu-i[26]。“Bu-i”即南方之神“”最原始的读音,布依、布越(百越)的族名便来自于“”。
女娲、伏羲、盘古、(姆)洛甲皆同出而异名,为南方之神“”的变形。
过伟说:在原生的创世神话中,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是无配偶神的创世女神。壮族创世神话,由只有创世女神,到女神、男神并存,再到只有男神,反映了从母权制到父权制的变迁。[27]盘古的原型是无配偶的女神。
印第安人是在一万多年前到达美洲的,印第安人风崇拜的遗存(如对四方风的崇拜、风葬习俗、风崇拜的特殊语言、特殊符号以及腋下生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他们离开东亚大陆之前,风崇拜便已产生
李福清说:中国古神话并不是一个封闭体系,它的许多形象在远古所赖以产生的神话观念,显然是东亚、中亚、东南亚、甚至南亚诸民族所共有的。[28]遗憾的是,中国神话研究领域中下述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直到如今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展:其一,同一神话观念何以在东亚、中亚、北亚以及美洲得以传播;其二,对某些神话形象和某些神话体系的类型比较研究。[29]
邓迪斯说:可以假定,一个神话的分布范围越广,这个神话就越古老。了解了一个神话的分布情况,就有可能对它的可能的传播路线进行推测。如果哪些民族是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的,我们就有理由假定这些民族带来了他们的神话。因此,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在亚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的神话中存在着诸多的相似之处,这是不足为奇的。[30]
有些中外学者忽略了东亚神话与美洲神话的相似性,认为盘古神话是外来的。美国学者莫莱说:要注意到盘古创世神话在中西文化的互相交流之中所受到的外来文化的间接影响,这一影响途径主要来自印度的佛教典籍,佛教典籍又来自更加古老的吠陀,而印度的吠陀又来自古代亚述的神话。……在古代亚述的神话中,“波”神在一片混之中产生了大海和诸神,然后死去,身体一分为二,化为天空与大地。[31]
李福清说:可以断定,盘古与女娲自古就存在于各族的神话体系之中。[32]
西亚神话中的化生观念以及“波”神的读音确实与盘古神话相近,但盘古神话与远古的盘(螺旋形)崇拜是一脉相承的。

螺旋形,宁夏岩画,宁夏岩画研究中心藏[33]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距今约4600─4000[34]

人面彩陶旋纹壶,马家窑柳湾564号墓葬出土,约公元前3800-2000[35]

虎孕人卣(局部),青铜,商代晚期,日本泉屋古馆藏[36]

现代苗族佩饰[37]

宁夏岩画的年代不一,螺旋形符号的断代比较困难。根据美洲岩画中的螺旋形符号可以推测宁夏岩画中的螺旋形符号至少有一万年以上。盘古神话是风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产物,这个重要特质不是所有的创世神话所具备的。巴比伦神话便不具备这一特质,而且年代偏晚。
风崇拜是远古时期在东亚兴起的原始宗教崇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东亚先民在追逐四方风神的同时,把风崇拜传遍世界。风崇拜是世界创世神话的主题,有许多神话是共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




[1] 〔美〕阿兰·邓迪斯:潜水涝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美〕阿兰·邓迪斯著: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362页。
[2] 孟世杰:先秦文化史,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版,第19页。
[3] 〔日〕大林太良著,林相泰、贾福水译:神话学入门,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4]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5] 四库全书·史部·绎史卷。
[6] 袁珂《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页。
[7] 〔德〕恩斯特·卡西尔《神话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8] 侗族、何英德:瑶族渊源中原考,南方文物,1995年第2期。
[9] 颇果祭典 政协铜仁市委员会编:铜仁文化旅游丛书 铜仁百俗,2015年版,第174页。
[10] 古亦忠、杨子:走进来宾读盘古,人民网·华南新闻,20031212日,第二版。
[11]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始祖(第一部),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21页。
[12] Petroglyph man, Puako. Photograph Ron Dahlquist© 2018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Limited or its affiliated companies.
[13] 林石金之旅: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服饰,海南黎族五大方言区服饰 - 简书。
[14] 王宇信: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版(图版六)。
[15] 同上书。(p23
[16] 刘安:淮南子·精神训。
[17]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8] 蓝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4-25页。
[19] 过伟:壮、侗、瑶族创世女神之比较研究。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编: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8页。
[20]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21]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26页。
[22](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天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23]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7页。
[24] 闻一多:神话与诗,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8页。
[25]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文物出版社, 1985年版,第237-238页。
[26] 转引自闻一多:神话与诗·伏羲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9页。
[27]  过伟:壮、侗、瑶族创世女神之比较研究,刘魁立、马昌仪、程蔷编.神话新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19页。
[28]〔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29]〔苏〕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29-130页。
[30] 〔美〕阿兰·邓迪斯著《西方神话学论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31] 〔美〕苏拉米·莫莱著,方晋译:破译圣经,吉林摄影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32] 李福清著,马昌仪编:中国神话故事论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
[33] 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岩画联展 - 南宁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
[34] 世界考古论坛揭晓十大田野考古,主题聚焦“水与古代文明”石家河遗址尤卡坦半岛马萨达_新浪科技_新浪网
[35] 中华古文明大图集第三部 铸鼎,人民日报出版社,1992年版,第5
[36]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7] 美妙的苗族服饰,设计关注1108_搜狐时尚_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