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9日

“衣”字为什么不像“汉服”?(Why is the word "衣" not like "clothes of the Han Dynasty"?)


“衣”字为什么不像“汉服”?
Why is the word "" not like "clothes of the Han Dynasty"?

黎显慧

《说文》中“衣”字的小篆书为知乎上有网友问:为什么我国古代汉服是右衽的,但在《说文》里却明显是左祍?

赵瑾昀也曾产生过同样的疑问,他列举了自商代到汉代的相关资料,指出甲骨文“衣”字左右衽皆有,左衽如:

右衽如:

除了交领外,还有疑似圆领的。
两周金文以及东周诸侯国的简牍文字(秦系和楚系)基本上和说文小篆的形态差不多。他认为这样写应该是省笔。
郭克明峻德补充说:甲骨文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左右不别。
早在远古时代,左右就有别了。大量资料表明,尊左是世界远古文明的重要特征。埃利希·诺伊曼指出:在埃及官方宗教和神话中,可以清楚地辨认出对原来的母权象征系统所进行的父权修正。……我们知道,埃及宗教的赫利奥坡里斯校订版具有浓烈的父权色彩。太阳城赫利奥坡里斯的祭司们竭力掩盖并抹去古老的母权宗教痕迹,虽然并不总是成功的。[1]
甲骨文左右不别,表明已经进入父系社会的商王朝也在试图对母系社会“尊左”信仰进行修正。他们利用玄(黑)鸟生商的神话,成功地将尊黑改为尊白,用似“木”的“帝”字,巧妙地将“下上”变成“上下”。
从“衣”字的构型看,当时已流行交领的衣服,而不是错臂左衽。错臂左衽不可能是交领。
青铜立人像(局部),四川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其衣襟向左掩。[2]颇似小篆的“衣字”。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蜀、汉之民为左衽矣”。所以此服饰被视为“左衽”。
从“图说‘四夷左衽’”一文中的图片可见,“左衽”的襟一般向右下斜。
三星堆时期的古蜀国已进入父系社会,考古发掘的大量文物足以说明这一点。“左衽”是原始宗教的礼服,这种将左衽反向的服饰是几大宗教都曾尝试过的,但似乎并不成功。
甲骨文的“衣”字还有的形如圆领,这样就没有左右之别了。这一点,几大宗教的圆领服饰也都成功了。

“左衽”是远古时期世界流行的服饰,特征是袒右。袒右的服饰有襟的话,一定是向右下斜,与“汉服”的区别仅在于多了一只袖子。
明明是都是在右下交,如何变成完全相反的左衽和右衽呢?
“衣”字虽改了,但衣服却未若字那样改过来。可见,原始宗教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渗透力。
怎么才能将尊左改为尊右?
词典中“衽”有两种解释,一为“襟”,一为“袖子”。“左衽”的“衽”与“妊娠”的“妊”的区别在于偏旁不同。壬”有孕养、孕育天地万物的含义。这与远古流行腋下生子的信仰相合。孕服为“衣”旁,孕妇为“女”旁。从多角度考察,“衽”不作“襟”讲。左衽的本意不是左襟。其实作“袖”讲也不很准确,在南方,由于气候炎热,一般都没有袖子。衣袖也称“袼”,“袼”即“胳”,《说文》:“胳,亦下也”,“亦”即“腋”的古文。“闽语‘胳’指上衣靠腋下的接缝部分”[3]。“衽”与“袼”含义相近,“左衽”是保护左腋的服饰。
统治者将“衣”字改变方向是容易的,因为上古时期书写并不普及。但改变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服饰相当难。于是他们又在字义上动心思,将“衽”的本意变为“襟”,使得比“左衽”仅多了一只右袖的“汉服”顺顺当当变成“右衽”。“左衽”则被误解为有如“衣”字的服饰,历史就这样被改变。
“衣”字从甲骨文开始变化,到小篆定型,留下了父系社会企图将“左衽”改为“右衽”的历史。尽管如此,仍未完全改变人们尊左的信仰。类似的文字游戏,在上古时期还有不少。





[1]〔德〕埃利希·诺伊曼著,李以洪译:大母神——原型分析,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222页。
[2] 三星堆的震撼 - 中山卓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3] 许宝华、宫田一郎 1999,转引自黄树先著《比较词义再探》,巴蜀书社,2015年版,第41页。

2017年12月19日

红山玉器中的风崇拜 7(Wind worship in Hongshan jade 7)


红山玉器中的风崇拜 7
(Wind worship in Hongshan jade 7)

六、寻找勾形玉器中的密码

黎显慧

红山文化的勾形玉器以复合型诸多,由此说明,早在五、六千年前,东亚大陆的勾形器已经复杂化了,这就不难解释,为何单一型玉勾仅在一些半岛或岛屿传承,而在大陆逐渐消失。
复合型勾形玉器的构型异常神秘,包含了多种元素,除了“勾”,还有其他重要元素有待识读。古玉界高手林立,复杂的器型不敢妄言。下面仅以几个常见的简单器型为例,略作分析。为了严谨,本文将勾形玉器原名中的“云”字皆删去。

勾形玉器,牛河梁第2地点1号冢21号墓出土,现藏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这件玉器简单,但不常见,中间是圆孔,四角各分布一个玉勾。

勾形玉佩,赤峰地区出土,青绿色玉质,体扁平。[2]四个勾分布在四角,中间是螺旋形,下面有一个脊牙。脊牙也可视作封闭螺旋形的机关。


勾形玉佩,辽宁省博物馆藏。[3]与上件相仿。

勾形玉佩1982年巴林右旗巴彦汉苏木那日斯台红山文化遗址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藏。[4]四个勾分布在四角,中间是螺旋形,下面有一个脊牙。

勾形玉佩,牛河梁遗址第16地点中心大墓出土,辽宁省博物馆藏。[5]与上件相仿。

勾形玉佩,出土于巴林右旗。内蒙赤峰博物馆藏。[6]四个勾分布在四角,下端有2个牙。中间是螺旋形。


勾形玉佩,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14号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7]
四个勾分布在四角,勾上有牙,中间的螺旋形非常明显。


勾形玉佩,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红山文化晚期。[8]
这个勾形玉器的螺旋形不明显,除了勾,还有四组牙,分布在四个方向。
以上勾形玉器大多有两个重要元素,四与螺旋形。
螺旋形是对旋风的模仿,勾形器位于四角,象征四方风。“四”是风崇拜的重要元素,由于对四方风的崇拜,远古先民非常崇拜“四”。
这两个元素也表明勾形器不是“勾云”而是“勾风”。


勾形器,青玉,红山文化,天津博物馆藏。[9]这件比较特别,有5个勾,而且都朝着一个方向。



如果把这件玉器中间的螺旋形换成圆孔,如图,岂不就是璇玑。这为勾形器不是勾云而是勾风,提供了又一佐证,也为勾形玉器的去脉提供了线索。




[1] 古玉馆藏品图片-勾云形玉器_文化再传承_新浪博客。
[2] 图腾研究(2 - 红小兵的日志 - 网易博客。
[3] 红山文化玉器欣赏 - 南海子的日志 - 网易博客
[4]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中国东北史前玉器文明的回顾与探索(八)_大毛说玉_新浪博客。
[5]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著作权所有。
[6] 赤峰行(2)——博物馆之“日出红山”_曾湘敏_新浪博客。
[7] 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传奇_拼命三郞v_新浪博客
[8] 台湾中央研究院 数字文化中心,数字典藏与学习联合目录(1122707)。
[9] 郭大顺、洪殿旭编著: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198页。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平台提供。

2017年12月10日

璇玑——螺旋纹的变体

璇玑——螺旋纹的变体

黎显慧


璇玑,原为清末吴大澄所有,现藏美国芝加哥费氏自然博物馆。[1]
 “璇玑”二字,源出《尚书大传·舜典》。西汉孔安国释:璇,美玉也;玑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唐代孔颖达疏:“汉世以来谓之浑天仪”。
吴大澄在《古玉图考》中将这枚既有扉牙又有外旋牙的器物定为璿(璇)玑,并言“是玉外郭有机牙三节,每节有小机括六,若可铃物使之运转者,疑是浑天仪中所用之机轮”。
此说一出,引起一些争论。
大约上世纪五十年代前后,出现了“牙璧”的说法。1984年,夏鼐指出璿(璇)与天文仪器无关,而是佩玉兼有祭祀和礼仪器性质的玉器。主张以“牙璧”取代“璇玑”。此观点一出便为一些学术界和收藏界的人士所接受。
考古中好多器物是什么还没弄清,名字却定了,比如:勾云形器、虎食人卣、玉猪龙、太阳神、太阳神鸟、马踏飞燕,等等。夏鼐改名旨在提倡严谨之风。
人们通常将璇玑与牙璧视作同一种玉器。[2]于是出现“璇玑亦称牙璧”或“璇玑为牙璧的旧称”的说法。牙璧顾名思义是璧上有扉牙,那么环上有扉牙则应该叫牙环。璇玑包括牙璧、牙环,单用牙璧代之似不够精准。不过夏鼐认为:尔雅所谓肉倍好谓之璧, 好倍肉谓之瑗, 肉好若一谓之环的说法尔雅的作者故弄玄虚。也许是这个原因,牙璧的命名没有把环单独列出。
有扉牙的玉器除璧之外,还有勾形器、璋、戚、戉(金属器是晚出的,所以未采用“钺”字)、斧、璜、神(人)、鸟、兽、鱼、虫等等,以上器物的名称是否也要冠以“牙”字?这些脊牙的含义应该是相同的。以牙冠之,形的问题倒是解决了,但神的问题仍然存在。璇玑有许多谜团未解,以牙璧代之并非完事。
一些博物馆至今仍在沿用璇玑一名。2014216日《广州日报》以“奇形怪状玉牙璧‘璇玑玉衡’未解谜”为题,刊发了蒋卫东有关牙璧的文章。从命题可见“璇玑”仍然挥之不去。不少媒体在转载这篇文章时将“奇形怪状” 改为“造型奇特似风车”。 夏鼐曾指出璿(璇)玑三牙的尖部都朝向一个方向,犹如儿童玩具中的风车。[3]
《尚书大传·尧典》的原文为“旋机”而非“璇玑”。后人改“旋机”为“璇玑”,表明其为玉器。
旋机者何也?传曰:旋者,还也;机者,几也,微也。其变几微而所动者大,谓之旋机。[4]《三国志·蜀书·吴主传》:睹其机兆。《列子·天问》:皆出于机。注:“机者,群有之始。”《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机兆指先兆,机道指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机微指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机先指事机萌动未发之时。
可见,旋机是用来观察事物先兆的。旋者,还也,似指“璇玑”的外旋牙,机者,几也,微也,似指小扉牙。“璇玑”一词既可单指外旋牙,也可单指小扉牙,还可指复合型的外旋牙和小扉牙。古玉中唯吴大澄所命名的“璇玑”与《尚书大传》的解释比较相合。“璇玑”之称不宜废。
史前文明是宗教文明,信仰无处不在。璇玑的命名凝结了先民的宗教信仰,其深厚底蕴是牙璧所不及的。
璇玑有似风车,是螺旋纹的变体,是对旋风的模仿。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土了一些不同款式的璇玑以及有助于认识璇玑的文物,让我们走进金沙。




[1] 邓淑苹著:古玉图考导读,艺术图书公司,1992 年版,第42页,超星发现。
[2] 杨伯达著:巫玉之光(续集 上),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版,第93页。
[3] 夏鼐:所谓玉璿(璇)玑不会是天文仪器,《考古学报》,1984年,第4期。
[4] 尚书大传·尧典。

2017年10月23日

陶器中的螺旋纹——兼论文明起源的标志


陶器中的螺旋纹——兼论文明起源的标志

黎显慧

远古时代,螺旋纹伴随风崇拜风靡全世界。和岩画一样,陶纹也是先民表达宗教信仰的重要方式。陶器不易保存,特别是潮湿多雨的地区,能流传下来的极少。下面通过一组图片,继续螺旋纹探寻之旅。

螺旋堆塑纹陶釜支座,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1]

彩陶壶,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200-公元前2600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博物馆藏 [2]

彩陶罐,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000-3000年,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四号冢6号墓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3]

彩陶瓶,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000-3000年,德辅博物馆。[4]

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类型,约公元前4000-2700年,甘肃省博物馆藏。[5]

彩陶瓮,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300-公元前2000年,兰州市永登县蒋家坪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6]

陶罐,日本约恩时期。巴黎吉米博物馆藏。[7]

彩陶碗,美国新墨西哥州明布雷斯出土,北亚利桑那州博物馆。[8]

彩陶罐,美国原住民陶器,约公元900-1100年,霍霍坎,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9]

种子罐,查科峡谷普韦布洛出土,新墨西哥州,美国。[10]

彩陶罐,复制品,图森,亚利桑那州,美国。[11]

彩陶罐,约公元前4500 -公元前3100(埃及史前文化时期),古埃及。[12]


彩陶罐,约公元前3500年,涅伽达(埃及史前文化时期),古埃及。[13]


彩陶罐,埃及, 粘土档案-陶瓷和陶器艺术和资源。[14]

彩陶器,班清地区,老挝,约公元前2100-公元200年。[15]

彩陶器,班清地区,泰国东北部,约公元前1千年,大英博物馆。[16]

陶碗,约公元前5300-公元前4800年,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17]

彩陶器,约公元前5000年,乌克兰、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的Cucuteni-Trypillians出土。[18]

彩陶罐,卡马雷斯出土,克里特岛,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19]

彩绘壶,公元前1800年左右,克里特岛,希腊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20]

彩陶罐,伊特鲁里亚,意大利前罗马文明[21]

煎锅,陶器,基克拉迪文化,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22]

    双耳罐,陶器,公元前15世纪晚期-公元前14世纪早期,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23]

陶罐,巴布新几内亚,大洋洲。[24]

大洋洲相关资料比较匮乏,不过,在毛利人的传统工艺中,螺旋纹得到传承和发扬。

陶器,新西兰,现代。[25]

以上资料表明,陶器和岩画一样,是远古先民传播螺旋纹的重要工具。世界流行螺旋纹,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远古时代是信仰时代,能够使世人折服的唯有风崇拜。风无形,具有神秘感。风无所不在,具有极大的包容性。风无所不能,创造世界,创造人类。风威力无比,堪称世界之王。汉语中的“追风”、“跟风”等词揭示了先民追风的历程。伴随追风,风崇拜以及风崇拜的重要符号传遍了全世界。
文明产生于文字之前,符号才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
文化考古不同于史学考古,美洲现存的岩画和陶器大多年代偏晚,大洋洲也是如此,但从东亚先民迁移到美洲和大洋洲的年代以及文化上的共同点可以推测,文明在离开东亚前便已产生。换句话说,东亚是世界文明的摇篮,世界文明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




[1] 20139月浙江行之二十三--浙江省博物馆《越地长歌-浙江历史文化陈列》(一) - 杭州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http://www.yododo.com/blog/0143080D194B00E6FF80808143077A9E
[2] 原创——大汶口史前陶器_小河与步步生莲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366e4b00102wn0e.html
[3] 中国红山文化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848220100dcr0.html
[4] 德辅博物馆,红山文化,牛河梁,王冬力,http://www.cydfbwg.com/Selectionsxy.asp?/920.html
[5] 甘肃省博物馆彩陶展中篇 - 兰州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
http://www.yododo.com/blog/014075DA87DC0636402881D34075D8DD
[6] 甘肃省博物馆,Copyright©2013
http://www.gansumuseum.com/vm_bwg/wzxx.aspx?_wzid=d084affe-6794-4ad7-a04a-c330d7b99ebd
[7] A jar with spirals. Final Jomon, Kamegaoka style.Jōmon period – WikipediaBy PHG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C5%8Dmon_period.
[8] Mimbres Boldface (Style 1) bowl from the Museum of Northern Arizona collections. Style 1 (Boldface) | American Southwest Virtual Museum© 2017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http://swvirtualmuseum.nau.edu/wp/index.php/artifacts/pottery/mimbres-ware/style-1-boldface/.
[9] Hohokam, Sacaton red on buff wide-shouldered jar, c. 900-1100StudyDroidFlashCard
http://www.studydroid.com/printerFriendlyViewPack.php?packId=589028.
[10] Pueblo-PotPueblo seed jar from Chaco Canyon in New Mexico©Penn Museum 2017https://www.penn.museum/blog/wp-content/uploads/2014/12/Pueblo-Pot.jpg.
[11] Replica Middle Gila Buff Ware Sacaton jar© 2017 Archaeology Southwest
Formerly the Center for Desert Archaeology,
https://www.archaeologysouthwest.org/2017/01/31/teaching-archaeology/.
[12] VesselTerra-cotta Egypt, c. 4500 BCE - 3100 BCEEgyptian Predynastic Period © Iris & B. Gerald Cantor Center for Visual Art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cantorcollections.stanford.edu/Obj23419?sid=4958&x=265951.
[13] A Pre-dynastic Egyptian Grave Pot. c. 3500 BC. The spiral decoration is widespread and a significant symbol, ©2000 Victor Bryant,http://www.ceramicstudies.me.uk/frame1tu1.html.
[14] Egyptian pot with spiral motifclay Archives - Ceramics and Pottery Arts and Resources© 2017 Ceramics and Pottery Arts and Resou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by Geek with Laptop
https://www.veniceclayartists.com/tag/clay/.
[15] attractive red painted potteryBan Chiang (UNESCO),(Ban Chiang Pottery, Laotian©2017 NAKARA VILLA UDON. All rights reserved | Vacation Rental Website Templates by https://www.nakaravillaudon.com/en/542352/ban-chiang-unesco.
[16] Ban Chiang Clay Jar, Ban Chiang, north-eastern Thailand, 1st millennium B.C.E. ©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https://smarthistory.org/ban-chiang-clay-jar/.
[17] 20156月雅典行之十九--国家考古博物馆史前文物展(三) - 雅典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http://www.yododo.com/blog/0150A674D6BC00B4FF80808150A5DC4D
[18] pottery,  circles and spirals.The Cucuteni-Trypillians,Romania, Ukraine and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7,000 years ago, Neolithic optical art flourished - Technology & science - Science - DiscoveryNews.com  NBC News©2017 NBCNews.com
http://www.nbcnews.com/id/26839697/ns/technology_and_science-science/t/years-ago-neolithic-optical-art-flourished/.
[19] Kamares 2,Еще один сосуд с растительным орнаментом
http://mar-amirchanyan.livejournal.com/471348.html?page=1.
[20] KamàresBrocca in stile Kamàres, 1800 a.C. circaCeramica dipinta, altezza cm. 26. Hiràklion, Museo Archeologicohttp://www.lagiostra.biz/book/export/html/650.
[21] Art Etrusque amphore decor incise,Art Etrusque
http://colleges.ac-rouen.fr/cahingt/pedagogie/index.php?article222/art-etrusque.
[22]老陈八六的游记 » 20156月雅典行之二十--国家考古博物馆史前文物展(四),
http://www.yododo.com/blog/0150ABA036540121FF80808150AB02C6
[23] 20156月雅典行之十九--国家考古博物馆史前文物展(三) - 雅典游记 - 老陈八六的游记  Yododo 游多多,http://www.yododo.com/blog/0150A674D6BC00B4FF80808150A5DC4D
[24] LARGE Chambri / Aibom Pottery Jar - Papua New Guinea (Ex. 1970's Col.)Brian Page Antiques
https://www.trocadero.com/directory/Vintage-Arts/Regional-Art/Oceanic?&start=18&l=18&view=pict.
[25] The Crown Lynn Collection — Luke Adams Pottery
https://portageceramicstrust.org.nz/colle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