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日

玉玦的用途是以耳饰为主吗?


玉玦的用途是以耳饰为主吗? 

黎显慧

玉玦是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也是东亚远古玉文化的典型器物。
玉玦看似易解读,其实是最难解读的器物。
下图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玉玦,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兴隆洼文化墓葬内,距今约八千年,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玦为何器物?
国家博物馆的解说词如是说:玦……出土时位于人头骨的两侧,且缺口向上,应是耳环一类的装饰品……用途也以耳饰为主。[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著名玉文化研究专家邓聪均认为玉玦就是玉耳环。据邓聪介绍,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柴田常惠依据大阪府藤井市的国府遗址考古发掘资料,首先将玦认定为耳饰。[2]
抛开“耳饰说”的认定是否科学的问题不谈,将一地出土的玦认定为耳饰,与将东亚各地出现的玦认定为耳饰不是一码事。认定耳饰的前提应该是面而不是点,结论必须建立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

管形玉玦,阜新查海遗址出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3] “耳饰说”所指的玦只是玦的一种类型——环形玉玦,显然没有包括管形玉玦。
兽形玉玦,高10.3厘米,1984年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4号墓出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藏。[4]

鸟形玉玦,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日斯台遗址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藏。[5]
方形玉玦,卑南文化,國立臺灣博物館藏。[6]


椭圆形玉玦,商代,殷墟西北冈。[7]
以上异形玉玦的缺口不是为了佩戴,也无法佩戴。
可见,“玦以耳饰为主”的说法是不严谨的。
如果将管形玦、异形玦排斥在外,单指环形玦,“耳饰说”是否能成立?
广东博罗横岭山商周墓地M124 墓出土的成组玉玦。[8]
云南晋宁石寨山2号墓,(战国-汉代)出土的成组玉玦。[9]
一次性出土这么多玉玦,即便没有详细的出土资料也可以推测不可能位于人头骨的两侧,且缺口向上。云南晋宁石寨山2号墓的组玉玦玦口两边钻有小孔,表明玦口不是为了佩戴。
兴隆洼文化M7出土的玉玦分别出自左肩和右肱骨内侧。兴隆洼文化M4出土的两件玉玦,一件在墓葬的填土内,一件嵌入未成年女孩的右眶内。[10]距今约5800年的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M90墓主头部的左上方有两个玉玦,紧挨在一起。[11]马家浜文化吴家浜和梅园里遗址的玉玦,均出于手腕部。[12]陕西省韩城周代梁代村芮国墓地墓主的头部有两个紧挨在一起的玉玦,脚部也有玉玦。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左腿侧出土了一对玉玦。
这些在身体其他部位出土的玉玦该如何解释?是否还可以叫腕饰、脚饰等等。
可见,仅以出土于人头骨的两侧,且缺口向上的玦为论据,便作出“玦以耳饰为主”的认定是值得商榷的。
上图为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中心大墓,墓主的头部两侧分别放有大玉璧。[13]玉璧是礼器,放在耳朵附近,应该不是为了装饰吧?我国直到西周尚处于神权时代,这个时代背景决定玉玦不是俗物,即便是在耳朵上,也是有宗教含义的,而非实用的。


上图为红山文化青玉玦[14],玦口的数据不详,从图片可见玦口很窄。马家浜文化玉玦的玦口有的仅0.1 厘米左右[15]。如此窄的玦口不可能是为了佩戴。
刘晓溪认为,目前我们所知道的兽首玦在红山文化中是作为一种礼仪性饰品所存在的。[16]周延良认为:玦显然首先是礼器,而不是饰物。[17]葛金根指出:玉玦通常被归于装饰品,到目前为止,所刊发或出版的有关这方面的报告都把它界定为佩饰或饰物。这虽然不能说是错误的结论,但至少可以说是不准确的。因为,首先是一种建立在社会行为思维之下演变的由概念到实物过程的实物,佩饰是由“礼器”变异的结果。[18]
叶舒宪认为“耳饰说”是对玦的曲解。《说文》玉部:“玦,玉佩也,从玉,夬声。”把玦理解为玉佩,约为东周至秦汉时代的流行观念……审美的功能是派生的,神话的功能才是原生的。[19]玉玦的制作原因似不在审美和装饰方面,而在更加重要的信仰和神话观方面。[20]
玉玦中究竟蕴含什么信仰与神话?远古流行的风崇拜似可揭开神秘面纱的一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
http://www.chnmuseum.cn/tabid/212/Default.aspx?AntiqueLanguageID=37812016-07-4检索。
[2] 邓聪:东亚玦饰四题,文物,2000 年,第2期。
[3] 郭大顺、洪殿旭编著:红山文化玉器鉴赏(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第37页。
[4] 辽河文明,辽宁省文化厅信息中心,http://www.lnwh.gov.cn/nhl2.html
[5] 鸟形玦,巴林右旗博物馆藏。中国文艺网-以物说史:红山文化玉器,© 2011 CFL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205/t20120504_135647.html
[6]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通过指定国宝及重要古物一览表,https://s-media-cache-ak0.pinimg.com/originals/61/48/a5/6148a502bc3bb8fc684391a5632e4345.jpg
[7] 古生物:西北冈殷商遗址 (叁)- 东区墓
http://bbs.artron.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07605&extra=&authorid=191516&page=2
[8] 丘志力 吴沫等:广东横岭山出土玉玦的工艺特征及其用途浅析,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8年,第2期。
[9] 大汉帝国之西南夷传奇——云南晋宁石寨山古滇国墓地(一),香玉润泽,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3163f10102v5ey.html
[10] 杨伯达著:中国史前玉文化,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版,第71页。
[11] 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葬M90发掘简报,周润垦,胡颖芳,钱春峰,钱峻《考古》 2015 3期。
[12] 葛金根:马家浜文化玉玦小考,东方博物,2006年第3期。
[13] 专题讲座:走进玉世界,
http://www.hnmuseum.com/hnmuseum/learning/Lesson006/chapter3_4.html
[14] 红山文化专题博物馆 —— 新华网内蒙古频道,
http://www.nmg.xinhuanet.com/zt/2016zt/zgwhz/2016-04/07/c_1118554424_39.htm
[15] 葛金根:马家浜文化玉玦小考,东方博物,2006年第3期。
[16] 刘晓溪:红山兽首玦研究,东北史地,2010年第1期。
[17] 周延良河姆渡遗址出土玦、埙与原始宗教礼法,中国历史文物,2009年第6
[18] 葛金根:马家浜文化玉玦小考  东方博物,2006年,第3期。
[19] 叶舒宪:蛇—玦—珥——再论天人合一神话与中华认同之根 ,《中华读书报》 2012.04.18
[20] 叶舒宪著: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版, 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