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8日

三星堆文化中的风崇拜 (The wind worship in Sanxingdui culture)1

 

三星堆文化中的风崇拜
The wind worship in Sanxingdui culture1

黎显慧

 

近一百年来,在成都平原先后发现了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施劲松将之称为“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或者“三星堆-金沙文化”。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前院长高大伦主张将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都归于三星堆文化,有如牛河梁遗址仍然称红山文化,反山遗址仍然称良渚文化。本文对三星堆文化的解读便是基于这一分类展开。

从公开的发掘资料来看,金沙遗址的文物中有许多古老文化的因子值得关注,解读三星堆文化就从这里展开。

 

石虎,商周时期,长28厘米,8.88厘米,20.03厘米,金沙遗址博物馆藏[1]

 

铜虎,商周时期,长20.5厘米,宽 8.7厘米,厚 0.7厘米,金沙遗址博物馆藏[2]

 

石虎尾,金沙遗址博物馆藏[3]

 

铜虎(龙)首,商周,长9.73厘米,宽6.43厘米,厚0.2厘米,金沙遗址博物馆藏[4]

 

这些器物出现在金沙遗址不是偶然的。

 

铜虎,残长43.4厘米、宽13.05厘米,三星堆遗址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5]

 

金箔虎形器,长11.6厘米,高6.7厘米,重7.27克,三星堆博物馆藏[6]

 

铜龙(牛)虎尊,圈足高12、残高43.3厘米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藏[7]

 

这些资料表明三星堆先民崇拜虎。虎崇拜曾经流行于东亚乃至东南亚、南亚,是远古文明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

  

玉虎头,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年—前2200年),

2.6厘米,高1.8厘米,中国国家博物馆藏[8]

 

玉虎,商代,上海博物馆藏[9] 

 

玉虎,商代,妇好墓出土[10]

 

 玉虎,商,故宫博物院藏[11]

 

玉虎,商末至周初,山东省滕州市前掌大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12]

 

石虎首人身跪姿立雕,殷墟发掘品,历史语言研究所历史陈列馆藏[13]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淮南子·时则训》虎始交。许注,阴中阳兽,与风同类也。照此说来,崇拜虎也就是崇拜风。

 

母子虎,宁夏贺兰山岩画[14]

 

玉虎,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15]

 

伏鸟双尾虎,商代,青铜器,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16]

 

青铜母子虎,西周, 1988年宝鸡市茹家庄西周遗址出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17]

 

虎,铜镈上的附件,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址,甘肃省礼县博物馆藏[18]

 

上面几只虎的腿关节处都有螺旋形。螺旋形在远古时期广泛流行,最早出现在环太平洋岩画以及世界各地的岩画中。远古先民以螺旋形象征风,虎奔跑产生风,所以螺旋形通常出现在腿关节处。


错金银虎噬鹿铜器座,战国,1977年河北平山县三汲乡

中山王墓东库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19]

 

[20]

 

上面两幅图中虎的尾巴均呈螺旋状,三星堆金箔虎形器的虎尾也呈螺旋状,可见虎尾能生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铜虎有双尾,也就不用奇怪了。

虎尾通常呈勾状,勾是旋风的初始状态,所以勾也是先民用来表示风的。红山文化的玉勾不是勾云的,而是勾风的,日本和韩国至今仍将玉勾视为国宝。

风无形,虎能生风,所以用有形之虎指代风,虎崇拜是风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先民崇拜虎,以虎为祖先,也就是以风为祖。

 



[1]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版权所有。

[2]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版权所有。

[3] 笔者摄。

[4]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版权所有。

[5] 笔者摄。

[6] 三星堆博物馆版权所有。

[7] 三星堆博物馆版权所有。

[8] 中国国家博物馆版权所有。

[9] 上海博物馆版权所有。

[10] 文藏,搜狐网。

[11] 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

[12] 中国考古网。

[13] 雨婷、徐阿叙,史语所网站。

[14] 张少志,夏亮亮主编:文明的印痕-贺兰山高伏沟至小贺兰口岩画,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8页。

[15] 古玉之子新浪博客,新浪网。

[16] 江西省博物馆版权所有。

[17] Copyrights © 2015-2021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版权所有。

[18] 悦目赏心de古风遗韵_新浪博客,新浪网。

[19] 乐瓷不疲--古陶瓷鉴赏新浪博客,新浪网。

[20] 地摊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