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7日

三星堆文化中的风崇拜(The wind worship in Sanxingdui culture) 2

 

三星堆文化中的风崇拜(The wind worship in Sanxingdui culture 2

黎显慧

 

1999年,在离四川广汉三星堆仅40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处距今5千多年的巴文化遗址——宣汉罗家坝遗址。紧接着在成都市商业街、成都金沙遗址、成都市蒲江县飞虎村等地先后发现了古蜀国大型船棺葬遗址。船棺葬是巴人特有的葬俗。巴人崇拜虎,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了金箔虎形器、青铜虎、石虎、石虎尾。可见,巴文化已渗透到成都平原。

巴文化是史前文明的产物,是东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国和蜀国的文明是在巴文化深厚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认识三星堆文化离不开巴文化。

 

巴,甲骨文合集6479

 

文字是浓缩的历史。《说文解字》:“巴,虫也。或曰食象蛇。象形。凡巴之属皆从巴。”张中宇认为:从文献统计和语法分析可确认许慎释“巴”为“虫”或“蛇”缺乏可考依据,先秦文献中的“巴”没有一处可释为“虫”或“蛇”,今使用的“巴”的义项也没有一项与“虫”或“蛇”有关。甲骨文符号“”学术界多采唐兰“巴”说,相关历史、考古等支持该说。[1]也许是这个原因,学界对甲骨文“巴”字的释读至今尚无定论。

甲骨文中的“巴”多为部族名,称“巴方”,“巴”的本意是什么?

在甲骨文中,侧身跪坐的字有不少,最常见的是“女”字。

 

女,甲骨文合集10964

 

甲骨文的“女”双手交叉,意为交,合。这种手势在远古时代比较流行。

手在原始宗教中通常用来表示信仰或巫术。记不清哪位解读“巴”时,说了一句“长长的手臂”。“巴”的本意应在手,手臂下的几竖是表示手爪吗?甲骨文中罕见 “爪”字,所谓的“爪”,未获公认。


爪,甲骨文合集975

 

    “若”是一位被虚化的女神,她的双手在头部两侧,头发竖起。来一个望文生义的解释:双手舞动作法,头发便能竖起。甲骨文 “若”的双手一般如下图所示:


若,甲骨文合集21129

   

    但也见有如此表示双手的:


若,甲骨文合集21129

 

    上图中的双手与“巴”字的手有点相似,只是方向相反。“巴”字的手向下,并非长长的手臂,而是一双夸张的手。刘兴均由行为特征——行山爬坡,行水淌河时伏身爬行的状态,推断巴本义为爬。[2]

 


巴,甲骨文合集6480



巴,甲骨文合集64818414

 

上面几个字例仍然释为“巴”,但字形略有变化,跪坐的人手臂周围有2-3个点。

甲骨文的点是非常复杂的概念,最常见的是表示水,顺着这个思路来看,有点像盐水女神,舞弄盐水。不过,在信仰时代,手一般是用来招风的。招风的“招”是提手旁,明示风是手招来的。

 


燕,甲骨文合集528141337

 

    燕子的翅膀与“巴”形似。

 


燕,甲骨文合集52905297

 

这两个字也被释为“燕”。可惜的是一个头部不清晰(难以区分哪是裂纹),一个头部缺失。尽管如此,从腿部可以判断所描绘的不是“燕”,而是“神人”。 神人的双臂与“巴”字相同。如果“巴”的双臂不是夸张的手爪,那么也可能是羽毛。羽毛象征风。

甲骨文的“风”字与“凤”同形。

 


风,甲骨文合集210190737107369

 

上面第一个图是“风”字,“风”也有带点的,四个点或许代表四风。如此看来,手臂周围有2-3个点的“巴”字是在招风。

 

巴形銅器,奈良县天理市栎本町东大寺山古坟出土,

古坟时代,东京国立博物馆藏[3]

 

巴形铜器,金海大成洞古坟群(史迹341号)出土,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4]

 

所谓的巴形就是旋纹,旋纹是对旋风的模仿,象征风或风神。四条腿的是传统形式, 6~9条腿的是演变形式,均为左转。巴形铜器背面有环,悬挂在木制或皮革盾牌上,以祈风神保护与助战。

风崇拜曾经在世界各地流行。风摧枯拉朽,所向无敌,被先民视为战神。


巴纹圆瓦当,长度 24.5 厘米,直径 16 厘米,韩国国立博物馆藏[5]

 

瓦当上带有巴纹,祈盼风神保佑民安。

日本人称 “巴纹” 为神纹,这“巴”是由风而来,还是日本先民曾与崇拜风,酷爱旋纹的巴人有过接触?

“巴”曾经是热度很高的词,如老巴子(老虎,湖北沙洋称老太婆为老巴子,或许是以虎为母的遗风)、巴巴(爸爸)、嘴巴、下巴、尾巴、肋巴骨、盐巴(巴人制盐)、泥巴等等。现代汉语句尾助词大多由远古或上古热度很高的词虚化而来,“吧”似由“巴”而来。 

风崇拜是典型的祖先崇拜。许多崇拜风的古老民族以风为族称。风的古音不为“feng”,上古没有轻唇音声母,只有重唇音声母。《释名·释天》曰:风,兖豫司冀横口合唇言之,青徐言风蹙口开唇推气言之。叶德炯曰:横口合唇言之,此西域之重唇音法也。蹙口开唇推气言之为轻唇音。[6]依此而言,“风”的古音应为“bu”,古越人的自称“布越”、“布依”的“布”由“风”而来,而“越” 、“依”则是由风神的别名“夷”而来。“巴”的古音为bu[7]bo[8],巴人的族称也由风而来。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有巴国。大皥(昊)生咸鸟 , 咸鸟生乘厘 , 乘厘生后照 , 后照是始为巴人。博友大古华光谈到:伏羲风姓并以虎作为本氏族标志。传说巴人为伏羲之后,即言巴人为风神之后。古无轻唇音,伏羲的“伏”古音为“bu”,与“巴” 的古音相同,均为“风”的一音之转。

许多迹象表明,巴文化有些古老因子与一万多年前迁徙美洲的原住民文化相似。巴文化属于东亚文明,也属于更为古老的环太平洋文明。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至今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巴文化是活文化。




[1] 张中宇:“巴”字本源考——兼论甲骨文符号“”与“巴”的关系,古汉语研究,2015年第3期。

[2] 刘兴均:说 “巴”,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 6期。

[3]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Cultural.

[4] 김해 대성동고분군(사적341), 대표적인 금관가야 고분.From contents.history.go.kr.

[5] 바람개비무늬,수막새, 길이 24.5cm, 지름 16cm,국립중앙박물관 소장, COPYRIGHT © 2018 by Buyeo National Museum.

[6] (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释天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页。

[7] 黄侃系统:帮母 模部。

[8] 王力系统:帮母 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