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

黄帝 “伪”在何处?


黄帝 “伪”在何处?


黎显慧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有关《黄帝》的词条如是说:“中国古史传说时期最早的宗祖神,华夏族形成后被公认为全族的始祖。”

如此说来,黄帝之前不存在任何的始祖神,那如何解释女娲、伏羲、姆洛甲、密洛陀、蚩尤……?

华夏族的主体不是汉族,因为汉族的形成相当晚。它应是以越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的联合体,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公认”黄帝为其始祖吗?

神话及传说都是人的作品,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黄帝是谁伪造出来的,查一下“作案”时留下的“指纹”便清楚了。

黄帝之名与颜色有关,颜色是信仰的反映。在远古时代,最早受到普遍崇拜的是青色(黑色或蓝色),白色的兴起偏晚,黄色的兴起则更晚。据说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黄帝应与尚黄者有关。《礼记·檀弓上》:夏后氏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好像都不尚黄。不过,说周人尚赤不足据。《周书·武成》: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周书·泰誓》:王(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以上诗句表明,在周人的观念中,黄为地色,玄黄即天玄地黄。武王左手持黄钺,象征受皇天之命,讨伐商纣王。右手持白旄,指挥作战。此时的周人仍然是尊左,而且尚黄。

大戴礼记·五帝德》曰:(黄帝)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假若周人尚赤,应该崇拜赤帝,以之为祖。然而,周人以与赤帝为敌的黄帝为祖,这至少表明周人尚黄超过尚赤。黄,中之色也。《周易》曰:“黄裳。元吉。”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易经·说卦传》曰:震为雷、为龙、为玄黄。象征神权的龙与象征王权的黄帝皆为黄色,应该不是巧合。

据说,黄帝姓公孙,名曰轩辕(《史记·五帝本纪》)。《史记·殷本纪》曰: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史记·五帝本纪》言: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也就是说,商人的始祖契是黄帝的玄孙。商人姓“子”,然而为其高祖的黄帝,却姓“公孙”,“孙”是“子”的儿子,这不乱辈了吗?早期的姓与信仰有关,“公孙”一姓是以所封的爵位为姓,不符合五千年前的历史背景。

据说,黄帝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按照这种说法,先有轩辕之丘,才有轩辕氏。轩辕之丘的命名应该晚于轩辕一词的出现,而轩辕一词应晚于车的发明,车的发明又大大晚于舟船的发明。而在黄帝的诸多发明中,恰巧就有造船,这无异于将一个叫奔腾双核的人说成是电脑的发明人。

据说,黄帝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这一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姬”字从“女”,不从水。

在周代早期的铭文中,篇首常书一个“隹”字,“隹”是短尾鸟的总称。将其置于篇首,有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置于篇首的“最高指示”。商人崇拜长尾鸟,有玄鸟生商的传说,商人的“子”姓由始祖简狄吞鸟卵而来。周人崇拜短尾鸟,特别是鸡。在周人曾经生活过的地区留下了“宝鸡”这一地名,也可以印证崇拜鸡的历史。周人以鸡为始祖,姬姓由“鸡”来。

“公孙”一姓在周代比较著名,黄帝姓“公孙”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老百姓虽说不识字,却是有文化的,“公孙”算哪辈子的姓呀?“姬”姓毕竟比“公孙”要古老得多,为使老百姓信服,周人将自己的“姬”姓替黄帝换上。这样一来,造史更便利了。

《史记·周本纪》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而《史记·殷本纪》将商人的始祖母说成是帝喾次妃。这明显是宣传周王朝的合法性的政治神话。这一神话不可能产生于商代,只会是周代产生的。如果黄帝是文化的始祖,周人是其曾孙帝喾的嫡长子,为何王权会落在商人之手?周人的文化又为何远远落后于商人?

中国直至商代仍然处于母神崇拜时期,原生的夏、商始祖传说,有母名而无父名。在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的名字用甲、乙、丙、丁等“天干”来命名,反映出重神,不重王的文化特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能够保存始自黄帝的长达几千年的清晰的父系族谱,可信度为零。

传说黄帝始造书契。如果文字是真是黄帝所造,如何解释“帝”字从木,不从土?

风崇拜是世界上影响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自然宗教。它渗透于植物崇拜、牛崇拜、鸟崇拜等重要宗教崇拜之中,是推动世界文明的重要力量。甲骨文的“风”似凤鸟,商人以玄鸟为祖,即以风为祖。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始祖神话中,风神占有重要地位。汉族的人文始祖女娲、伏羲,姓风,表明其先民也是以风为祖。风神才是各民族公认的始祖神,华夏民族乃风的传人,不是龙的传人。

世界上最经典的神话莫过于风神创世,腋下生子。但是在中国的史书中却无明确记载。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来自远古的创世神话,以“大”、“尊”而自居的汉民族有浩瀚的古籍,却没有留下一则完整的创世神话,这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传说夏人的始祖为腋下所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曰:禹母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若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禹)。《帝王世纪》曰:禹母修己吞神珠薏苡,以胸圻而生禹于石纽。《史记·夏本纪》:禹父鲧,妻修己,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又吞神珠薏苡,胸坼而生禹。与前面的记载相比,这一记载有后人修改的痕迹。商人的始祖是否为腋下所生,文献中没有直接的记载。商人的“册”、“典”被周人全毁了。

王充在《论衡·奇怪篇》说:彼诗言:不圻不副,言不感动母体,可也。言其闿母背而出,妄也。……案禹母吞薏苡,契母咽燕卵……禹、契之母生宜皆从口,不当闿背。夫如是,闿背之说,竟虚妄也。世间血刃死者多,未必其先祖初为人者生时逆也。他认为腋下生子的神话荒诞无稽。这表明商人与夏人一样,也有腋下生子的神话。

周人是否定腋下生子的。《诗·鲁颂·閟宫》: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诗·大雅·生民》:不坼不副,无灾无害。这些诗句夸耀后稷受老天的恩惠顺利降生,言外之意:剖腋生子是灾害,是老天的报应。

《史记·周本纪》曰: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避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

在陕西和山西的方言中,帝读为“ji”,与后稷之“稷”同音,“黄”与“后”为一音之转,黄帝疑为后稷的变形。

风崇拜产生于母系社会,风神具有母神特征。自父系社会以来,由于人为宗教以及男权政治的兴起,风崇拜及其神话遭到严重破坏。袁珂说:从屈原的伟大诗篇《天问》中,也就可以看到古神话的散亡大约在他那个时代或者还更早一点就已经开始了。[1]在黄帝与蚩尤的大战中,蚩尤调动的是风伯、雨师,黄帝不能敌。表明黄帝无风的属性。黄帝败蚩尤的神话意味着风崇拜在官方文化中消失,这种情况只可能发生在周代。

在周代,中国完成了神权政治向人权政治的过渡。神的时代终结,主神变成了黄帝、历代君王象征男权的龙崇拜取代了以母神为特征的风(凤)崇拜。

黄帝是传说中的人物,将其作为信史来对待,给他戴上的桂冠,把所有的功劳都归于他。甚至连“黄帝纪年”都推算出来,实属荒唐。

黄帝是周人的作品,是伪造的始祖,是官方意识形态强加在老百姓身上的政治人物。我们常说的炎黄子孙,正是按照周人的历史来的,炎帝姜姓由周人的始祖母姜嫄而来,黄帝的姬姓,由周人的姬姓而来。认同黄帝为华夏文明的始祖,实质上就是认同周人对历史的篡改与宰割。






[1] 袁珂着:古神话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前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