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2日

女人与扫帚 (Woman and Broom)6


女人与扫帚 (Woman and Broom)6

黎显慧

六、“女”字的误读 上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妇”字多与“帚”相通,书为“”或“”,有时还与“”(女)组合,书为“”或“”,这便是汉字的“婦”的前身。郭沫若认为“帚”为“婦”之省文[1],即谓“婦”原本便有“女”旁。笔者不同意此观点,但是,释“妇”不可忽视“女”。
《说文》曰:女,妇人也,象形。王育说。这里强调“王育说”,明示其为一家之言。段玉裁说:不得其居六书何等,而唯王育说是象形也。盖象其揜敛自守之状。[2]许慎排除众议,采纳王育的观点,其倾向不言自明。自甲骨文“女”字发现以来,其居六书何等的问题仍未解决。学界大多认为“女”字为表意字,表示女子温柔顺从之意。[3]也有些仍坚持象形字的观点。唐兰等学者认为六书的界说不明确。既然如此,还是把重点放在“女”字形体的研究上吧。
也许是“女”字的构形过于直观,加之女性的地位备受关注,有关“女”字的讨论,已为社会所关注。人们由“女”字的构形而联想到女性的地位,认为:女字的字源就是一跪着的人,这体现的是万恶的旧社会对于妇女的歧视与压迫[4];造字的男人仓颉最早开始“性别歧视 ”[5]。有关汉字文化的一些书籍也持这一观点,如李玲璞的《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等。
一篇帮助外国小学生学中文的短文如是说:
女,指女性,与男性相对。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体现在字形上,甲骨文的“女”字像一个双膝跪地的人形,两手交叉垂下,一副低眉顺眼、卑恭屈服的样子。后代的“女”字,渐渐地由跪变立,但屈腿弯腰,仍是一副柔顺的姿态。[6]
该文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供稿,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颇有影响。从帮助小学生识字的角度看,这样解释未尝不可。
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是不争的事实。从跪着的女性而联想到其地位低下,并非离谱。但是,从字源上对“女”字作此解释,必须有几个前提:1、女字的本义指女性,与男性相对;2、前甲骨文时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占主导地位;3、“跪”有性别特征,仅表现为对丈夫的屈服,别无它义。否则无法立论。

1、“女”的本义并非指女性

古代文字学家将“女”定义为妇人,是建立在古汉语基础上的。但这是否适合前甲骨文时代呢?
以“女”指女性、女人,是较晚的事。“男”字,起初也不是用来指男性的。康殷说:男女之男,古称作 “士”,并不称男。[7]张素凤说:由于古代农耕主要由男子承担,后来这个字才专用作男子义。[8]早期社会是以生殖器作为性别符号的。韩耀隆指出:在古代,很古老的古代,士=公的、男的;匕=母的、女的。匕字,在古代,匕念bĭ,是雌性的意思,[9]民间文化中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说法,即谓老女人为老匕(bi或pi),小女人为小匕。赵诚说:“匕”是远古时代女性生殖崇拜的遗存,匕即“妣”之初文。构形不明。甲骨文用作祖妣字,则为借音字。甲骨文大多数用作祖妣之妣,偶尔也单独用来表示“母”的、“雌的”之义。[10]可见,在甲骨文时代,“女”字并未完全取代“匕”。


据《公羊传》记载:女在其国称女,在途称妇,入国称夫人。[11]《说文通训定声》曰:“处子曰女,适人曰妇”。[12]表明“女”字本不泛指女性,仅指女性中的未婚者,也许所指的范围还要小。与“女”字互训的“妇”字,最初指的只是女性中有特殊身份的人,后来逐渐俗化、泛化。“女”字取代“匕”指女性,与男相对,应是其引申义而不是本义。即使按照春秋时期“女”字的字义来分析,女指未嫁之女,何言男尊女卑呢?


“女”字本义并非指女性,无以确定其反映了女性的地位低下。




2、前甲骨文时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并未占主导地位




汉字是一部特殊的文化史,每一个字的产生以及演变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李学勤指出:文字的面貌离不开创制者的生态环境,离不开其宗教意识。讨论古文字的演变,不要忘记,古文字在形、音、义三个方面都和今天的汉字有所不同。不注意这一点,用今字的形、音、义推论到古文字,每每会酿成错误。[13]郭沫若认为,中国文字,到了甲骨文时代,毫无疑问是经过了至少两三千年的发展的。[14]远古文明的演进极为缓慢,根据考古资料分析,文字的发展应有上万年的历史。从字源上解释文字,不仅要研究殷商甲骨文时期的历史,而且要研究史前史。


用现代观念来看“女”字的造型,确实给人一个低眉顺眼、卑恭屈膝的印象。甚而至于产生其地位低下的联想。不过,这种联想是否符合前甲骨文时代的社会实际呢?


赵诚认为,在殷商时期两性关系是基本平等的。[15]杨运庚, 周海霞认为,先民时期,男女两性的地位并不像一般人所误认为的那样男尊女卑。[16]曹兆兰曾认为殷周女性社会地位极其低微并逐步下降,在作了比较分析后,认为周代女性地位与殷代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17]


王娟认为商代的妇女从总体上来讲处于比较低下的地位。商朝尽管有部分女性地位尊贵,但男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已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18]遗憾的是该文没有对“普遍的社会现象”展开分析。所讨论的只是商朝已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和现象。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判断前甲骨文时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不占主导地位。


1、商代是神权社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社会是靠宗教信仰来维系的,王权、男权服从于神权。


2、夏、商、周三代的族源神话所反映的是典型的母神崇拜,表明直至周代初期,父神还未取代母神的地位。因此,即使男人的地位高,也不会产生男尊女卑,正如母系社会中女性地位高,而未产生女尊男卑一样。


3、一夫一妻制经历了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发展阶段,单是这两种婚姻形式的作用,既不会产生女尊男卑,也不会产生男尊女卑。


4、来自甲骨文的众多信息表明前甲骨文时代是典型的母神信仰时代。


泥尘(笔名)说,甲骨文始创于母系社会,因父系社会的男性们还没有时间篡改到每一个字,这就使我们今天还能从殷商甲骨文中,发现母系社会中甲骨文的一些原貌。它们是保留在甲骨文中的母系社会情况的活化石。可以从甲骨文在结构上的变化中寻觅出中国甲骨文是始创于母系社会的端倪。[19]


郝志伦说:凭古老的汉字字形结构是可以窥见母系社会的女性文化的。……在夏商以前的母系氏族社会,由于女性在生育子女,在“种的繁衍”上的巨大贡献,曾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20]


赵光认为: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21]


李辉指出:在甲骨文里,据说女字的形象是一个跪着的人形,我相信这应该是后人的附会,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它原来的意思在男权制的压力下变了形。[22]


5、男尊女卑、内外有别、长幼有序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是为抑制舅权而产生的。在整个封建社会,尽管有了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的制约,与舅权(外戚)干政的斗争从未平息过。这表明维护母系社会的舅权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


在民间文化中至今仍有舅爷为大的说法,藏族、门巴族、蒙古族、羌族、侗族、毛南族、布依族等民族以及部分汉族都很尊重舅权。畲族俗语说,天上有雷公,地上有舅公。彝族有“杉树无舅父,杉板任人砍;竹子无舅父,竹梢弯两节”的说法。[23]东部裕固族把舅舅称为“达嘎”,西部裕固族把舅舅称为“达更”,意思是“有影响力的人”、“有权威的人”。[24]摩梭人称所有的长辈男人为阿乌,阿乌为舅舅之意。在普米语中,“普”系爷爷或舅祖意。[25]苗族诗歌《娥娇和金丹》,叙述娥娇和金丹分鼓开亲后,又受到必嫁舅家的舅权束缚,经过斗争,摆脱舅权,以交礼金钱给舅家了事。礼金钱自此开始,延续至今。[26]撒拉族社会中的舅权首先表现在优先婚的权力,即优先考虑娶外甥女的权力,外甥也只有在舅舅的认可下才能许配外人,否则,舅舅将会行使其权力破坏这门婚姻。


江汉平原一带,称孩子的外祖母家为“家家(gaga)”。远古流行舅权制下的“姑舅表婚”,姑母之女要嫁给舅父之子,即嫁回“家家”,从娘家来,回娘家去,这便是古人的“谓嫁曰归”的本意。


母系社会的瓦解距今已有几千年了,民间仍然保存了如此之多的遗存,商代以及史前社会的状况可想而知。民间大量母系社会的残余习俗表明,男尊女卑的思想不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此可以推测前甲骨文时代男尊女卑不占主导地位,这应是认识“女”字的必要前提。




3、跪是没有性别特征的




下图是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跪坐玉人[27],据学者分析玉人的身份地位是比较高的。




《史记集解》:坐,跪也。图中的玉人双膝跪地、两手置于膝上、臂部接近脚后跟。这是古人的一种坐姿,维吾尔人、哈萨克人、朝鲜人、韩国人以及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至今还保留着这种坐姿。康殷说,这种矜庄的姿态是当时的习惯坐法。[28]钭东星指出:今谓之“跪”者,古代正是席地而坐之“坐状”,无分性别等级皆如此坐法。[29]


云尘子(笔名)指出:近人多从文字考释来解释文化现象,有些是可取的,有些是完全错误的。就从“女”字来说,如果说这是“屈身下跪的形象”,表示“屈从”,那么,先秦时代男子也是跪坐着的,孔子杏坛设教时也是跪着的,天子也是跪着的,难道他们都是表示“屈从”吗? [30]


在巴比伦史诗《洪水传说》中,王鸠什杜拉,拜倒在安和恩利尔面前。[31]


在罗马神话中,特洛伊大英雄埃汉阿斯命令伙伴们全都跪下,亲吻神圣的土地。[32]


《圣经》说: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所罗门在神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在神面前祷告祈求。[33]


跪是没有性别特征的,古之帝王、英雄、甚至大神也下跪。(附图)因此,跪无以确定女性地位低下,更难以推导出女性对男性的屈服。




(2005-11-18)




图1:新石器时代男子雕像[34] 图2:古埃及雕像


图3:古希腊的运动员。


图4: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头枕[35]









[1]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92页。
[2]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5页。
[4] 老夫识字学堂,http://www.wuhu.gov.cn/bbt/viewtexti.asp?id=148446&npage=52005-6-18检索。
[5] 中国妇女报 2000年8月8日http://www.china-woman.com/fnb2000/200008/20000808.htm2005-6-25检索。
[6] 北京大学出版社供稿,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10-31第3版, http://web.peopledaily.com.cn/haiwai/199810/31/no_981031003031_3.html2000-3-4检索。
[7] 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增订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213页。
[8] 张素凤:从古文字透视远古垦荒耕种农具及发展,唐山师范学院学报,http://www.tstc.edu.cn/xuebao/xbnr/0303.htm2005-11-12检索。
[9] 韩耀隆讲义,http://163.13.1.90/~490000519/word.htm2005-6-17检索。
[10] 赵诚:甲骨文简明词典卜辞分类读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4,280页。
[11] 公羊传·隐公二年、公羊传·桓公八年。
[12]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13] 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11页。
[14]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考古,1972年第3期。
[15] 参见赵诚:《甲骨文与商代文化》、《诸妇探索》、《甲骨文简明词典》。
[16] 杨运庚, 周海霞:从背景文化角度谈古文字教学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中国期刊网。
[17] 参见曹兆兰:《金文中的女性享祭者及其社会地位》、《金文与殷周女性文化》。
[18] 王娟:甲骨文“子”“女”浅说,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
[19] 泥尘:始创于母系社会之甲骨文举例,http://xuedl.blogdriver.com/xuedl/index.html2005-6-25检索。
[20] 郝志伦:女部汉字与华夏女性观的文化思考,妇女研究,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1期。
[21] 赵光:“女”字初文阐释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01期。
[22] 李辉:潘金莲非淫妇论,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http://www.sexstudy.org/article.php?id=12402005-6-18
[23] 彝族的人生礼仪,彝人古镇·彝风彝俗,http://www.yrgz.com/culture_show.asp?id=11772005-10-20检索。
[24] 舅权·中国裕固族http://www.baidu.com/s?wd=%BE%CB%C8%A8&cl=3&tn=sitesowang&f=52005-11-16
[25] 章虹宇:普米族的“八卦图”,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史,1995年第8 期。
[26] 苗族的诗歌,网上黔东南·黔东南文化,http://www.qdnnews.com/dnwh/wxqdn/sc/200507/440.html2005-11-16
[27] 洪恩在线 -> 艺术百科 -> 世界雕塑 -> 中国雕塑,http://www.hongen.com/art/sjds/dzgds/sd1005.htm
[28] 康殷:古文字源流浅说(增订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33页。
[29] 钭东星(金木生):论语义说,21世纪孔子,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lyysfzzdp6.htm,,2005-6-8检索。
[30] 云尘子:孔子学说对女性的态度问题(二) http://a.bianji.net/yunchenzi/11_159_160.htm2005-6-3检索。
[31] 赵乐甡译:吉尔伽美什:巴比伦史诗与神话,译林出版社,1999版,第109页。
[32]〔德〕古·夏尔克著,曹乃云译:罗马神话,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33] 圣经·腓立比书,2:10,圣经·列王纪上8:54。
[34] Clay figurine from the Neolithic settlement of Dispilio (Kastoria)., "Painted limestone of a Scribe or Priest (about 2,500 BC) in the Museum of Cairo,Clay 4m c. BC statuette of an athlete in the Agora Museum putting the champion's red band on his head.,GREECE TRAVEL Matt Barrett's Guides to Greece and the Greek Islands, http://www.greecetravel.com/archaeology/mitsopoulou/zulu/photos4.htm
[35] 头枕,图特卡蒙法老王墓穴出土。由两块象牙雕刻而成,在中间是跪着的天神Shu支撑着代表上天的枕垫,两边的狮子象征东西方地平线。发现之旅:神秘的图特卡蒙法老王墓穴(组图),新浪网·科学探索·科技时代http://tech.sina.com.cn/d/2004-11-09/1101456145.shtml2005-9-23 检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