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2日

女人与扫帚(Woman and Broom) 8


女人与扫帚(Woman and Broom) 8

黎显慧

八、“女”字中的信仰(上)


《史记集解》曰:坐,跪也,表明古人是跪着坐的。“跪坐”的标准姿势是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也许是文字的抽象所使然,“ ”(女)字的构形与“跪坐”有别,其臀部悬起不着脚跟,似为虚坐。
先民常见的坐姿还有“单膝跪坐”、“蹲居”、“立坐”、“箕踞”以及“盘坐”等。“单膝跪坐”即一膝立起,一膝跪地,跪地一侧的臀部贴于脚跟上。“蹲居”即双脚落地,两腿弯曲,臀部不着地。“立坐”即双脚落地,两膝立起,臀部着地。“箕踞”即两腿分开,微屈其膝,臀部着地,有如簸箕。“盘坐”即交胫(盘腿),臀部着地。
这些坐姿中,箕踞最舒适,蹲居次之,跪坐则最不舒适。如果没有跪坐的习惯,坐不了多久,便会双腿发麻,难以忍受。
古人很讲究坐姿,《礼记·曲礼上》云:坐毋箕。《弟子规》亦云:勿箕踞。在传统文化中,箕踞被认为是非常失礼的,蹲居也不礼貌,而令人难受的跪坐却被视为文明的举止。为何如此呢?有学者解释说,古人的下衣不全,跪坐可以防止下体露出。此说言之有理,不过,这是否便是跪坐的由来呢?

1、“跪坐”是否人之本能
一般认为,“跪坐”是古时没有坐具,席地而坐时自然产生的,是人的一种本能。
观察婴幼儿的肢体动作,很难确定人有这种本能。猴子是人的近亲,其席地而坐时,是何等姿势呢?
在图片1[1]中,众多的猴子都是双脚落地,两膝立起,臀部着地。这是一群闯入市区的野猴,其坐姿是未经训练的自然状态。猴子多毛,经常坐的部位容易脱毛。猴子的屁股都是红红的,没有毛,(图片2[2]),而膝腿有毛,说明屁股落地而坐是其自然状态。
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怎样坐的?考古发现,在早期文化中,人类蹲居和箕踞的现象极为普遍,所以他们的胫腓与距骨的关节多留有蹲面(Squatting facets)的痕迹。虽然蹲居、箕踞或随地而坐,是较为自然的休息状态,但也都被视为一种较为粗鄙的姿势,于是“跪坐”就代表一种较“文明”的仪态。[3] 由此可见,“跪坐”是文明的产物,并非人之本能。

2、华夏先民为何不兴坐具?
坐具大约是唐代时由西域传入的,至少在唐代,中国人仍然保持着跪坐的习惯。既不制造坐具也不去利用坐具,是太愚蠢了吗?不,连猴子也会利用坐具。瞧,图中的白掌长臂猿、滇金丝猴以及台湾猴利用树枝、石块或坡地坐得多么舒适(图3、图4、图5[4])!。
抑或技术水平的限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已经有了制造燕尾榫、企口板、梢钉、双层榫头和带垂直双卯孔的转角桩等木构件的技术,[5]制作坐具有何难?
据柯嘉豪考证: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说:徐敦立言“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从“往时”两个字可知,陆游作此文时,妇女坐椅子已经不再被人讥笑其失礼了。此外,在宋代的婚丧仪式中,椅子为行礼时的器具。毫无疑问地,宋代的坐礼本质上发生了转变:宋人已经从席子移到椅子上了。[6]可见,不兴坐具与坐礼有关,今人恐怕要发笑了。

3、跪坐是为防露下体吗?
以裸体为耻的观念并非生而有之,它和跪坐习俗一样,也是文明的产物。其与跪坐习俗的形成,孰先孰后呢?男欢女爱是人之天性,男露其牡,女张其牝,对文明初期的古人来说是美,而不是丑。正如《圣经》所说: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2:25)
生殖崇拜是世界文明的普遍现象,在母系社会主要表现为女阴崇拜,后来发展到男根崇拜。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民俗资料表明,防露下体的观念在远古时期并不流行。直至商周时期,生殖崇拜仍然保留,人们以男、女生殖器称呼其祖先,老子用“玄牝之门”(母牛的生殖器)来形容“道”。
远古时期,先民除了崇拜女性的生殖器以及丰乳肥臀外,还崇拜生子时的体态特征。早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便以两腿张开的造型来塑造大母神,有的神像甚至外露阴部。新石器时代出土的大母神像仍然保留这一特征。甲骨文中的南方之神 虽然是从腋下生子,但是仍然保留了两腿张开的造型。
古人以何为大?“大( )”字以张开的双腿作了表述,能生孩子为大。“大”古读“太”,指祖先。武汉方言至今仍称祖母为“太”。“大”或“大大”的称谓在许多方言中仍然保留,只不过有的已演变为男性祖先的称谓。古之君王都是张腿而坐,可见,“大”的观念影响之深。防露下体的观念与“大”的观念是相悖的,其对文化的影响无论如何估量,都是无法与“大”相比的,而且这一观念显然是晚出的。
在甲骨文中,“女”字与“母”字形近,书为 ,有时通用无别。“女”、“母”与“大”的文化蕴含应相近。如果以两腿张开露出下体的“大”来表示母神、祖先,而以防露下体来表示“母”或“女”字,很难讲通。
“母”字的结构中突出了两个乳房,以防露下体的观念释之,同样不雅。一个字既表“露”,又表“防露”,也很难讲通。
从跪坐习俗的产生、流行到文字的形成,需要漫长的岁月。从文字的初创到成熟也需要很长时间。甲骨文的“女”字已相当成熟,可以判定防露下体的观念远不及跪坐习俗古老,二者的因果关系难以成立。

4、跪坐习俗来源于对牛神的模仿
在东亚,古老的跪坐延续至今,生命力之强大,非宗教信仰莫属。笔者以为这一习俗来源于对牛神的模仿。
人类文明史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与木崇拜、风崇拜一样,牛崇拜也是母系社会的重要宗教信仰。民间文化中保存了许多有关神牛创世的神话传说,如,纳西族、哈尼族认为牛是创造天地的神兽。塔吉克族、撒拉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认为世界由一头神牛顶着,[7]侗族为牛神立牌位,布依族、仡佬族、土家族等民族有祭牛王的宗教节日。但是,这一重要的的文化现象,在浩瀚的中华典籍中却十分罕见。在男权政治、礼教、科学等的合力下,主流文化中的远古文明已破坏殆尽。也难怪有学者在其牛文化的专著中说:牛为卑贱之物,所以记载不多。[8]
直到商周之际,在主流文化中,牛仍然被视为神。否则商王、周王不会用牛骨卜问,诸侯们不会割牛耳取血,歃血为盟。古时称主盟者为“执牛耳”,这一说法,今人仍沿用,指居于权威或霸权地位。假若牛是卑贱之物,这些文化现象如何解释?
《易·说卦传》曰:坤为地、为母、为子母牛。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9]表明华夏先民曾以牛为母、为根、为始祖神。以牛为母在世界早期文明中较为普遍。古埃及人认为牛是最早的神,是世界的创造者。北欧神话说,最早诞生的是奶牛与巨人始祖伊米尔,伊米尔喝奶牛的奶长大。日本先民认为牛是天神派来的。闪族人曾以金牛犊为神,古波斯人视牛为人类的祖先。古希腊、罗马,敬牛之风尤盛。古代罗马人不只相信牛能说话,而且相信这类现象具有神示预兆的作用。
根据考古资料,人类崇拜牛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几万年前。先民敬畏牛,并以之为神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其凶猛异常(那时牛还没有被驯化)。今天,人们将股市强劲上升称为牛市,便是源于这一古老观念。
人类按照自己的面貌塑造神,是文明的一大飞跃。人形神是在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早期的人形神大多留有牛或其他物体的特征。古埃及的努特有时便呈牛形,哈托尔有时长有牛角和牛耳,伊西丝头饰双牛角,有时为牛首人躯。中国的伏羲、女娲、炎帝、神农、蚩尤等或为牛首,或长牛角。希腊的宙斯常显现为牛形,赫拉长着牛眼。
模仿神,以取悦神,获得神的庇护,是世界共有的文化现象。先民以头戴牛角、梳牛角辫、身披牛皮、脚蹬牛蹄等方式模仿牛,还模仿牛行走、吼叫、打架、饮水、嚼绊根草、甩尾巴等等。
牛卧在地面上休息时,常采取双膝跪地或单膝跪地的姿势(图6[10]、图7[11])。这种姿势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据说,古印度人在神牛面前卑躬屈膝,这或许便源于虔诚信徒对卧牛的模仿。电影《与狼共舞》中,Dubar中尉第一次与印第安人正式会面的时候,印第安人正跪在地上学野牛。印第安人认为他们的神灵Tatanka来到了地面,变成了野牛的形状。跪在地上便是在模仿他们的神灵。[12] 尽管这只是戏剧性的情节,但有关坐牛的说法是可引以为证的。印第安人称卧牛为坐牛,Sitting Bull. 达科他州堤顿(Teton)苏族(Sioux) 印第安人的首领名叫坐牛,据说这一名字来源于“斜卧着的高贵牛”。[13]日本人也称卧牛为坐牛,假若留心搜集,中国也应有类似的说法。牛神如此而坐,先民跪着模仿,于是有了双膝跪地或单膝跪地的跪坐。
牛崇拜是偶像崇拜。古埃及人塑造的牛神是站立的,从形态看已经脱离了野性(牛的驯化要早于古埃及文明的诞生)。与之类似的牛神像世界各地都有。更古老的牛神应是野性十足的,譬如,古波斯雕塑中,与太阳神密特拉搏斗的原牛。
野牛令人望而生畏,野牛群一旦出现,即使是狮子、老虎,也望风而逃。只有它们卧下休息时,人类才得以试探着接近它。由于对奔牛的恐惧,更古老的牛神偶像应是卧牛。何以为证?
在我国,牛神庙早已难觅,有的庙犹在,牛神也不知何处去了(有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地区还有保存)。
不过,华夏先民对卧牛的崇拜是有迹可寻的。中国历代文物中不乏卧牛,如:西周的玉卧牛(图8[14])、战国中晚期错银铜卧牛、唐代石刻卧牛(图9[15])等等。当今中国的许多地名仍以卧牛命名,如:卧牛山、卧牛峰、卧牛岗、卧牛泉、卧牛湖、卧牛泡(湖)、卧牛潭、卧牛河、卧牛城、卧牛寨、卧牛巷、卧牛石乡、卧牛坡村等等。但是,单凭这些难以说明问题。
然而,这一缺环可以弥补。牛崇拜是世界性的,东亚文明同源,日本很多神社供奉有神牛塑像,如大阪天满宫、北野神社、菅田神社等,其形态一般是卧着的(图10、图11[16])。印度的寺庙中供奉有湿婆的坐骑难敌(图12、图13[17]),其形态也是卧着的。柬埔寨吴哥的神牛(图14[18]),也是卧着的。当然,尚需更多的材料来证明,以避免偶然性。
模仿是原始巫术中常见的手法。模仿牛跪坐,以祈求牛神卧下,免招伤害。同时以此表示自己是神的子孙,求得神灵的庇护。在牛崇拜与巫术信仰的双重作用下,跪坐习俗产生并广泛流行。
跪拜与跪坐习俗同源。跪拜显示了宗教的庄严、神圣。信徒以跪礼表示崇拜、敬畏、虔诚、顺服,祈求神灵的保佑。原始宗教中的跪拜礼仪为古代宗教及近代宗教所承袭,是宗教祭祀中极常见的礼仪(图15,圣母子受教皇佩斯科一世礼拜[19])。这一宗教观念对世俗社会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社交礼节中,屈膝礼是大礼。相传古时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20]欧洲也有王族式的屈膝礼。这一切远非防露下体所能解释的。
南韩的妇女至今保持跪坐的习俗,而男子则多为盘坐,表明女性与跪坐的联系更为紧密。这一现象固然可以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历史来认识,但是,不能因此而忽略其中更深厚的文化渊源。
(2006-3-14)


附图:
图1:图2:
图3:图4:
图5: 图6:
图7: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1] 野猴大举杀入香港市区 喂养过分繁殖酿祸患,新浪首页·新闻中心·社会新闻,http://news.sina.com.cn/s/2003-02-16/0318909640.html,2005-10-7检索。[2] http://www.17edu.com/shengwu/Print.asp?ArticleID=45319
哺乳类动物图片欣赏,中学生物教育资源网,2005-10-7检索。[3] 殷墟文物小常识,台湾中央研究院·世纪考古大发现, http://www.sinica.edu.tw/~dmuseum/4/antiqueknowledge.htm#TOP,2005-12-18检索。[4] http://www.17edu.com/shengwu/Print.asp?ArticleID=45319
哺乳类动物图片欣赏,中学生物教育资源网,2005-10-7检索。[5] 浙江省博物馆,http://www.zhejiangmuseum.com/show_cn.asp?classid=1&nclassid=24&id=161,2006-2-11检索。[6] 柯嘉豪着:椅子与佛教流传的关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九本,第四分(1998,12)727-763页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MISC/misc88954.htm,2006-1-5检索。[7] 乌丙安:中国民间信仰,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7-68页。[8] 李露露:春牛辟地,社会科学文献,1998年版,引言。[9] 老子:道德经。[10] Miami Metro Zoo: Animals and More Animals ,TropicalAdventure.com,http://www.tropical-adventure.com/travelguide/archives/miami-metro-zoo.shtml,2006-2-28检索。[11] The Imperial Collections: East Asian Art,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
http://www.vam.ac.uk/vastatic/microsites/1159_grand_design/essay-the-empire-of-things_new.html, 2006-2-28检索。[12] 《西部风云》影片简介,新东方影城,http://www.16810.net/movie/20827.htm,2005-12-21检索。[13] 伊文·S·康奈尔著,王改华译:晨星之子·11,中国新世纪读书网,http://www.100hut.com/old/wgwx/k/kangnaier/cxzz/011.htm,2005-1-16检索。[14]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中国雕塑,http://www.pep.com.cn/200406/ca518407.htm,2006-1-23检索。[15] 唐代石刻《卧牛》,陕西旅游资料网,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专题·石刻,http://www.xtour.cn/2004-11/20041115215512.htm,2005-12-15检索。[16] 大阪天満宮文化研究所,境内散歩,http://yousworld.com/ten-ken/htm/sanpo10.htm,田畑益弘(たばたますひろ)短歌俳句館:北野神社の「石の牛」,http://www.kyoto.zaq.ne.jp/masuhiro/myphoto.htm;菅田神社にある「坐牛」です,山梨県塩山市にある塩山南小学校,http://www.kai.ed.jp/minami/mitemite.htm,2006-2-26检索。[17] South East Asia I,Thomson Higher Education,http://www.wadsworth.com/history_d/special_features/image_bank/se_asia1.html;Images of South India,web site on the Staffordshire Learning Net,http://www.sln.org.uk/re/southindiaimages.htm, 2006-2-27检索。[18] Home pages of John Hickmott,http://www.hickmott.com/yearout/journal_mar03.htm, 2006-3-3检索。[19]〔意〕谢维亚·里托原著,赵之江编译:圣母玛利亚的故事,京华出版社,2003版,插图。[20] 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