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2日

女人与扫帚(Woman and Broom) 7

女人与扫帚(Woman and Broom) 7

黎显慧

七、“女”字的误读 下


1、双手交叉与男尊女卑无任何关联
“女”字的“地位低下”说为人们普遍接受,其重要原因不单因为“跪”,还因为双手的动作。纪德裕说:甲骨文“女”像一个妇女双臂反绑跪倒的形状。从字形,可以想见古代妇女的奴隶地位。[1]詹泉洲也有类似说法。[2]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汉语教学栏目说:“女”的古字像个双手交叉在胸前(也有的像双手被绑在身后)跪在地上的女人。这说明商朝时妇女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3]不过,判定“女”字双臂反绑或被锁链束缚的依据什么?论者没有作必要的交待。
《世界知识画报》曾刊登了一个雕刻作品《虔诚》,解说词说:这是一尊具有象征意味的雕刻,现藏于意大利米兰一博物馆。作者以女人屈膝含胸双臂呈曲线对称下垂、两手交叉合在腿上的跪姿和动人而又温顺的面庞,着意刻划了人的顺从和善良;表现出对神的无限虔诚。(图1)[4]
《虔诚》的造形与“ ”(女)字类似,同样是跪姿,同样是两手交叉,然而,解释却大相径庭。古往今来,释“女”者众矣,却鲜有宗教思考者。该作品为“女”字的释读提供了思路。
跪与两手交叉是原始宗教信仰中的重要文化现象,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屈肢葬。
考古资料表明:东至日本,西至中亚,南至非洲,北至华北曾广泛流行过屈肢葬。
与屈肢葬相比,直肢双手交叉的葬式流传的范围则更广。
在古埃及王室人物的雕像、壁画或葬具中,经常可见两手交叉于胸前的造型。(图2)表明此葬式在古埃及很流行。
在欧洲也有这一葬俗。芭蕾舞剧《吉赛尔》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的《德国冬日的故事》,剧中,从墓中出来的吉赛尔便是双手交叉在胸前(图3)[5]
罗普颇夫分析这个舞姿来自古老的异教葬礼。当时,人们把死者的双手交叉在胸前,那么舞蹈家们就把这样的姿势,很容易的安排在一个幽灵的身上了,所以,它是芭蕾哑剧动作之一,表示一个死者的样子。[6]
为何流行屈肢葬?有关的解释很多,影响较大的观点有:1、模仿胎儿在母腹中的姿势,以求再生;2、奴隶殉葬的葬式,生前对奴隶主臣服,在墓中也卑躬屈膝。秦人的人殉都是屈肢葬。
屈肢葬在藏族、羌族、门巴族、永宁纳西族、普米族、独龙族、台湾高山族等民族以及汉族的部分地区至今仍然残存,其顽强的生命力非奴隶殉葬所能解释。更何况屈肢葬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属于母系社会的发展时期,那时是原始的共产主义,不可能有奴隶。
至于模仿胎儿在母腹中的姿势,以求再生的说法也很难解释为何要双手交叉。
冯逢说:从新石器时代发源而余韵蔓延到先秦时期的屈肢葬习俗,一定与某种信仰有关,或含有某种特殊的宗教意义,只是死人不能说话,而上古文字中又没有一点蛛丝马迹可寻,所以这种信仰究竟是什么内容,恐怕永远也解释不清了。[7]
长江中游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屈肢葬有的两腿并靠,双手交叉置于腹部的葬式。[8]秦墓中的屈肢葬式有胫骨和股骨相并合,脚后跟紧贴臀部的跪坐姿势[9]。这正是“女”字的构形, “女”字的释读有助于解开屈肢葬这个万年之谜。
在普米族丧葬习俗中,男双手扶肩,女则双手交叉在胸前。[10]赤峰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立人柄曲刃青铜短剑。剑柄铸成圆雕男女裸体立人像,男性两臂下垂,双手护腹;女性曲臂,双手交叉于胸前(图4)。[11]可见,双手交叉在胸前的姿势与女性的联系更紧密。这或许是“女”字后来用以指女性的重要原因。
两手交叉成跪姿的屈肢葬源于母系社会,与男尊女卑无任何关联,女字的构形与之相似,亦然。

2、“男女分工”说难以成立
“女”字的“男女分工”说也为人们普遍接受。也许是汉字中的“男”字和“妇”字过于直观,古文字学家许慎将其解释为: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女,妇人也。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李大钊说:男女的分工,并男女地位的优劣,于此均可概见。[12]
人们由男女的分工推导出“女”字的创意:女人足不出户,在家织布[13];盘着腿、坐在炕上、做针线活[14]等。台湾的许琳宜说:从最基本的“女”、“男”字面意义来看,“女”字的初形在突显出其踞跪的姿势,也就是要强调其居家以操持家务为职的特点。而“男”字之形所示乃是农耕之事,以力、田之形象来表示男子的概念。[15]香港的启思中国语文网也说:古时有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这种思想远至汉字形成的年代便已出现。有甚么证据呢?“男”字便是证据。“男”字由“田”字和“力”字组成,……表示男性的意思。[16]
叶舒宪指出:如果说在人们熟知已久的“男耕女织”模式背后还潜藏着一个更为古老的“女耕女织”模式,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来说或许会以为是危言耸听。然而,人类学研究不断表明,施密特、汤姆森等人坚持的女性发明农耕说是不无道理的。[17]在保留母系社会遗存的惠安地区,勤劳的惠安女便是田间劳作的主力军,她们做的是男人们的粗重活。
“男女分工”说是建立在“妇”字与“男”字的基础上的,因此,其必要前提是“女”字的本义指女性,“男”字的本义指男性。
上篇对“女”字的本义并非指女性作了交代,本篇对“男”字的本义也作一些交代。在早期文献中,“男”字并非指男性。《夏书·禹贡》中的“男邦”为行政区域。“男”又是西周诸侯分封的爵位称号之一。“男”字确指男性,与“女”对举,是较晚才出现的。男用以指男性,《诗经》中仅出现一处。《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在《诗经》中,与“女”字对举的是“士”,而不是“男”。“女”指少女,“士”指少男。如:《诗经·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关雎》: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即便所谓的前提问题不存在,“妇”、“男”二字的释读也是值得推敲的。前几篇对“妇”字的本义并非持帚洒扫做家务作了论述,本篇对男的本意是否为耕田也略作探讨。
甲骨文中“男”字之初文为“ ”,其本意可从结构中去探寻。“男”字可分为两部分,“”与“ ”。“ ”释作田。田即田猎。《韩非子·难一》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田猎与祭祖有关。《榖梁传·桓公四年》云:“四时之田,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田为祭祀的地方,《尚书·虞书·大禹谟》:帝初于历山,往于田,日号泣于旻天,于父母负罪引慝。田又为官职,《淮南子·天文训》云:何谓五官?东方为田,南方为司马,西方为理,北方为司空,中央为都。《玉篇》曰:田,土也,地也。虞翻曰:地中称田。田还为鼓名、车名。可见,“田”字并不单指耕种的阡陌之田。其含义的不确定性使“男”字也存在不确定性。
”释作力 (一说指耒,犁田之犁)。商人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反映出当时部族间的征战十分激烈。假如是和平年代,那国之大事便应为祀与农。古埃及君王常常是一手握着象征农业的连枷,一手着象征神权的曲柄杖。“男”字是否为祀与农,是有待于进一步考证的。甲骨文中的“男”为爵称名,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铭文和古文献中皆可得到支持。[18]
将甲骨文和金文中的“ (男)”相比较,二者有一定的区别。我个人认为其释读还存在疑点,至少是尚未定形。然而,“女”字的辨识是准确无误的。甲骨文的“女”字已经定形,使用频率很高,并且用以构字。“男”字不如“女”字成熟,应为晚出。用或然且晚出的去解释已然且早出的,难以令人信服。


                                                                            (2006-1-21)








图1 : 图2: 图3: 图4



[1] 纪德裕编着: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2页。[2] 詹泉洲:汉字趣编(二),http://www.xinyuwen.com/wenzhai/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13,2005-6-6检索。[3]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人教社·汉语教学, http://www.pep.com.cn/200503/ca664309.htm, 2005-3-3检索。[4] 《世界知识画报》1988年第9期,津里文。[5]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吉赛尔》剧照,任我行网,http://www.travel2cn.com/Joy/TicketDetail.aspx?Id=289,2005-12-5检索。[6] 赵汝蘅:浪漫主义芭蕾,凤凰网·资讯背景资料 ,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80793226805510144/20050620/570165.shtml,2005-12-5检索。[7] 冯逢:百姓民俗礼仪大全,引自文化共享·屈肢葬,http://share.jxlib.gov.cn:8088/datalib/2003/FolkCustom/DL/DL-20031219160542/,2005-12-6检索。[8] 长江水利网·长江文化http://www.cjw.com.cn/index/Civilization/detail/20040318/9901.asp,2005-12-17检索。[9] Minstrel:关于秦之屈肢葬,北大史学论坛,http://www.hist.pku.edu.cn/club/printpage.asp?BoardID=8&ID=905,2005-11-17检索。[10] 普米族风俗习惯,东方民族网,http://www.e56.com.cn/system_file/minority/pumizu/fengsu.htm,2005-11-24检索。[11] 立人柄曲刃青铜短剑,赤峰文化概览,赤峰市文化局, http://www.chifeng.gov.cn/zfjg/wenhuaju/pic-b08.jpg,2005-11-11检索。[12] 李大钊: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2页。[13] 读“女”字,《三江晚报》1995年9月3日http://net.pku.edu.cn/~zl/nvzi.htm,2005-4-12检索。[14] 健康频道,http://health.sdinfo.net/76842668642009088/20040902/1302067.shtml,2005-6-21检索。[15] 巫俊勋老师教学网,说文与生活,国立花莲教育大学,http://www.nhltc.edu.tw/~wucs/s19.htm,2005-11-15检索。[16] 启思中国语文网,昔日语文知识,http://www.keyschinese.com.hk/weekly/030428.htm,2005-6-30检索。[17] 叶舒宪着: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西文化中的爱与美主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0页。[18] 杨升南:甲骨文中的“男”为爵称说。

没有评论: